31.答案:(1)78,100. (2)取滤液少许.加入NaOH.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Al2O3,Fe2O3. (4)K2SO4,(NH4)2SO4. (5)BaCl2,过滤,洗涤,干燥. (6)mol. 解析:(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0.5L×39.2g/L=v×251.28g/L.v=0.078L= 78mL.为了减少误差.最好选用与氨水的实际体积稍大一点的量筒即可.(2)NH4+的检 验方法是:先将NH4+中加入强碱.使之转化为NH3.然后检验NH3即可.(3)Al3++ 3NH3·H2O===Al(OH)3↓+3NH4+.根据题意明矾石中含有Al2O3.Fe2O3.所以沉淀物为 Al(OH)3.Al2O3和Fe2O3.(4)由于明矾石的组成与明矾相似.所以滤液的成分中含有K2SO4 和反应后生成的(NH4)2SO4以及水.(5)混合肥料中含有K2SO4和(NH4)2SO4.要产生白色 沉淀.加入的溶液为BaCl2或Ba(NO3)2溶液.以后的操作为:先将混合液过滤.然后洗涤. 最后干燥.冷却后称量.(6)根据题意有:174n(K2SO4)+132N[(NH4)2SO4]=mg--①.再 由SO42-守恒得:n(K2SO4)+n[(NH4)2SO4]=nmol--②.n(K2SO4)=mol.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8?平顶山模拟)、某学习生小组为探究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并证明乙酸为弱酸,进行下述实验.
Ⅰ.探究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关系,该小组设计了如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
仪器连接好后,将止水夹夹紧,在A中加入水使U型管左右两边管中产生液面差,一段时间后,U型管中左右两边管中的液面未发生变化
仪器连接好后,将止水夹夹紧,在A中加入水使U型管左右两边管中产生液面差,一段时间后,U型管中左右两边管中的液面未发生变化

(2)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试管B溶液中,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说明碳酸酸性比硅酸强.
有学生认为B中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理由是:
a、乙酸易挥发,乙酸气体随CO2气体进入试管B的溶液中,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b、该复分解反应生成的硅酸是难溶固体,不能说明是因为生成弱酸而发生反应.
为了证明碳酸能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下列方法中可行是
(填序号).
①在仪器A、B之间连接盛有足量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②在仪器A、B之间连接装有足量碱石灰的干燥管
③在仪器A、B之间连接盛有足量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
④用碳酸钠粉末代替大理石进行实验
下列能够说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的事实是
(填序号).
①相同温度时,碳酸的溶解度比硅酸的溶解度大
②碳酸比硅酸易分解
③相同温度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2SiO3溶液,Na2CO3溶液的pH比Na2SiO3溶液的pH小
④常温下,CO2是气体,SiO2是固体
Ⅱ.证明乙酸为弱酸.
现有常温下pH=3的乙酸溶液、蒸馏水、石蕊试液及pH试纸,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证明乙酸为弱酸:
取pH=3的乙酸溶液加入蒸馏水稀释100倍
取pH=3的乙酸溶液加入蒸馏水稀释100倍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小于5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小于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和比较Cu的+1价化合物与+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实验选用细铜丝、98.3%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投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材料一:小组交流记录
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
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的CuSO4
学生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S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与硫发生了反应,我查资料发现:2Cu+S
 V 
.
 
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
实验1: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光亮,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
实验2: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3: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小10%左右.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
导气、冷凝、回流
导气、冷凝、回流
;D、E两支试管中CCl4
的作用是
防止倒吸
防止倒吸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2H2SO4(浓)
  △  
.
 
3SO2↑+2H2O
S+2H2SO4(浓)
  △  
.
 
3SO2↑+2H2O

(3)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学生1猜想是由于SO2溶解度较大,生成了Ca(SHO32的缘故.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学生1的猜想
取样后,向其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其他答案也合理)
取样后,向其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其他答案也合理)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
CuO、CuS、Cu2S
CuO、CuS、Cu2S
.(写化学式)
(5)学生2将反应后的反应液稀释后进行检验,发现溶液呈酸性,对比,学生2提出猜想是: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水解使溶液呈酸性,请写出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H2OCu(OH)2+2H+
Cu2++H2OCu(OH)2+2H+

你的猜想是:
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硫酸过量使溶液显酸性
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硫酸过量使溶液显酸性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你的猜想:
取稀释后的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若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证明硫酸过量(其他答案也合理)
取稀释后的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若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证明硫酸过量(其他答案也合理)

(6)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Cu的+1价化合物和+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他们取98gCu(OH)2固体,加热至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X.冷却后称量,X的质量为72g.向X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据此可推得,X的化学式为
Cu2O
Cu2O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高于100°C时Cu2O比CuO稳定,在溶液中Cu2+比Cu+稳定
高于100°C时Cu2O比CuO稳定,在溶液中Cu2+比Cu+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与生活】
2010年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①世博停车场,安装有汽车尾气催化光解设施,它能将汽车尾气中CO和NOx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CO和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使用传统催化剂,使二氧化碳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可以生成塑料,但反应时间长.目前诞生的纳米级催化剂增加了催化剂的表面积,提高了
 
(选填“反应速率”、“产品质量”或“原料利用率”).使用这种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因为它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实现100%的降解.
③合理利用二氧化碳,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工业发展.在常压下,-78℃时,二氧化碳气体凝结成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某学生买回一盒冰淇淋月饼,盒里有很多作为致冷剂的碎干冰.下列关于干冰处理的正确做法是
 

(A)将干冰放入冰箱            (B)让干冰在通风处自然升华
(C)直接将干冰倒入下水道      (D)用手取干冰扔入废物箱
④现在人们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充分体现了低碳经济,物质的量相同的乙醇与汽油(设为C8H18)均完全燃烧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人们已尝试使用
 
 作为汽车燃料可真正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上海世博为实现环保世博、生态世博目标,如日本馆的超轻“膜结构”,能发电,会呼吸;澳大利亚馆外表,覆盖着比不锈钢更便宜耐用的“耐候钢”.因此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 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强度高    B.能导电    C.耐腐蚀    D.抗震性好
②耐候钢看起来有些锈迹斑斑,再仔细一瞧却是光滑如新,这得益于耐候钢在大气中具有优良的抗蚀性能.请你列举两种防止铁制品被腐蚀的方法
 
 

③石英玻璃化学稳定性强、膨胀系数小,是一种特种玻璃,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实际上不是硅酸盐材料,而是一种
 
(选填“橡胶”或“纤维”或“塑料”).
④日本馆的超轻“膜结构”,这层膜白天能透过阳光,利用太阳能发电,从而实现了将
 
转化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绍兴二模)苯甲酸乙酯(C9H10O2)(Mr=150)(密度1.05g?cm-3)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大量用于食品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如纤维素酯、纤维素醚、树脂等.可能用到的数据:
沸点(℃,1atm)
苯甲酸 苯甲酸乙酯 石油醚 乙醇 环己烷 共沸物(环已烷-水-乙醇)
249 212.6 40-80 100 78.3 80.75 62.6
其制备原理如下:

制备过程:
(1)制备粗产品: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于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0g苯甲酸(固体)(Mr=122)、20mL乙醇(Mr=46)、15mL环己烷、3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在分水器上加水至c处,接通冷凝水,水浴回流约2h,反应基本完成.记录体积,继续蒸出多余的环己烷和乙醇(从分水器中放出).
(2)粗产品的纯化:加水30mL,分批加入固体NaHCO3.分液,水层用20mL石油醚分两次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回收石油醚,加热精馏,收集210-213℃馏分.
(1)仪器d的名称
冷凝管、水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
冷凝管、水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
,水流方向为
a
a
b
b
出.
(2)该反应水浴控制的温度为
略高于62.6℃
略高于62.6℃

(3)该反应加过量乙醇的目的为
乙醇相对廉价,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苯甲酸的转化率,提高产率;形成恒沸物需要添加乙醇
乙醇相对廉价,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苯甲酸的转化率,提高产率;形成恒沸物需要添加乙醇

(4)分水器的作用
分离产生的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
分离产生的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
,分水器的检漏方法
关闭活塞,在分水器中加适量的水,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旋转活塞180°,若仍不漏水,说明分水器不漏水
关闭活塞,在分水器中加适量的水,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旋转活塞180°,若仍不漏水,说明分水器不漏水
.如何利用实验现象判断反应已基本完成
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
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

(5)固体碳酸氢钠的作用
中和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
中和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
,加至
不再有气泡产生或pH=7
不再有气泡产生或pH=7
为止.
(6)经精馏得210-213℃馏分7.0mL,则该反应的产率为
73.7%
7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测定含有Na2O杂质的Na2O2样品的纯度,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甲:用图l所示装置,通过测定Na2O2与C02反应生成02的体积来测定样品的纯度.
(1)C中所盛的药品是
NaOH溶液
NaOH溶液

(2)A中橡皮管的作用是
起恒压作用,使盐酸容易滴下;避免盐酸排空气使氧气体积偏大
起恒压作用,使盐酸容易滴下;避免盐酸排空气使氧气体积偏大

(3)利用该实验方案所测Na2O2的纯度明显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ac
ac
(填选项字母).
a.装置A、B中的空气对测定结果产生了影响
b.装置C中的空气对测定结果产生了影响
c.读数时U形量气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
d.读数时U形量气管中的液面左低右高
乙、丙两同学在研究Na2O2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Na2O2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气体;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先变红,振荡后又褪色;再往溶液中加入少许Mn02:粉末,又产生大量气体;当不再产生气体时,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又变红,且振荡后不褪色.分析了这些实验现象后,他们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乙:用图2所示装置,称取2.5g样品,测得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为112mL(标准状况),然后将溶液先用硫酸中和,再用0.2mol/L KMn04酸性溶液滴定,消耗KMn04酸性溶液30mL(已知:滴定过程中生成了Mn2+和氧气).
(4)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5H2O2+6H+=2Mn2++5O2↑+8H2O
2MnO4-+5H2O2+6H+=2Mn2++5O2↑+8H2O

(5)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为
溶液由无色变紫红色
溶液由无色变紫红色

(6)计算Na2O2样品的纯度是:
(0.2×0.03×
5
2
+
0.112
22.4
×2)mol×78g/mol
2.5g
×100%=78%
(0.2×0.03×
5
2
+
0.112
22.4
×2)mol×78g/mol
2.5g
×100%=7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