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答案:C 解析:标准状况下.SO2是气体.SO3是固体.不可能具有相同的体积.①错.SO2使溴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是因为SO2有还原性.②错.等物质的量SO2和Cl2混合后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不能使品红褪色.③错.SO2通入Ba(OH)2溶液中.生成BaSO3沉淀.加入稀硝酸转化为BaSO4沉淀.⑤错.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安徽省从2013121零时起,车用汽油升级为标准,汽油中的硫含量下降三分之二,对二氧化硫的排放有了大大的改善,SO2可以用Fe( NO3)3溶液吸收某化学兴趣小组对SO2 Fe( NO3)3 溶液的反应[0.1mol/LFe(NO3)3 溶液的 pH2]做了相应探究。

探究I

1学进行了下列实验:12.8g铜片和20 mL 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三颈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同时根据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

①配制1mol/L Fe(NO3)3溶液,需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Fe(NO3)3固体,在烧杯中溶解恢复到室温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再经过洗涤、定容、摇匀可配得溶液,请回答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同学设计求余酸的物质的量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其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 (填字母)。

A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

B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Na2S溶液后,测量所得沉淀的质量

C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探究II

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提出下列三种猜想:

猜想1: SO2Fe3+反应

猜想2在酸性条件下SO2NO3-反应

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按猜想1,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猜想1中生成的还原产物,某同学取少量溶液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请分析该同学做法是否正确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猜想2,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O3)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某种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应选择的替换溶液是______ (填序号)。

A1 mol/L 稀硝酸

BpH1FeCl3溶液?

C6.0mol/L NaNO30.2 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安徽省从2013年12月1日零时起,车用汽油升级为“国Ⅳ”标准,汽油中的硫含量下降三分之二,对二氧化硫的排放有了大大的改善,SO2可以用Fe( NO3)3溶液吸收,某化学兴趣小组对SO2和 Fe( NO3)3溶液的反应[0.1mol/L的Fe(NO3)3溶液的 pH=2]做了相应探究。
探究I
(1)某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取12.8g铜片和20 mL 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三颈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同时根据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

①配制1mol/L 的Fe(NO3)3溶液,需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Fe(NO3)3固体,在烧杯中溶解恢复到室温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再经过洗涤、定容、摇匀可配得溶液,请回答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同学设计求余酸的物质的量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其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 (填字母)。
A.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重
B.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Na2S溶液后,测量所得沉淀的质量
C.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探究II
(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提出下列三种猜想:
猜想1: SO2与Fe3+反应;
猜想2: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反应;
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按猜想1,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猜想1中生成的还原产物,某同学取少量溶液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请分析该同学做法是否正确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猜想2,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O3)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某种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应选择的替换溶液是______ (填序号)。
A.1 mol/L 稀硝酸
B.pH=1的FeCl3溶液 
C.6.0mol/L NaNO3和0.2 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安徽省从2013年12月1日零时起,车用汽油升级为“国Ⅳ”标准,汽油中的硫含量下降三分之二,对二氧化硫的排放有了大大的改善,SO2可以用Fe( NO3)3溶液吸收,某化学兴趣小组对SO2和 Fe( NO3)3溶液的反应[0.1mol/L的Fe(NO3)3溶液的 pH=2]做了相应探究。
探究I
(1)某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取12.8g铜片和20 mL 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三颈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同时根据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

①配制1mol/L 的Fe(NO3)3溶液,需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Fe(NO3)3固体,在烧杯中溶解恢复到室温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再经过洗涤、定容、摇匀可配得溶液,请回答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同学设计求余酸的物质的量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其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 (填字母)。
A.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重
B.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Na2S溶液后,测量所得沉淀的质量
C.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探究II
(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提出下列三种猜想:
猜想1: SO2与Fe3+反应;
猜想2: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反应;
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按猜想1,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猜想1中生成的还原产物,某同学取少量溶液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请分析该同学做法是否正确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猜想2,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O3)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某种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应选择的替换溶液是______ (填序号)。
A.1 mol/L 稀硝酸
B.pH=1的FeCl3溶液 
C.6.0mol/L NaNO3和0.2 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组设想以如图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关于该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为原电池,通入O2的电极是负极

B.该装置中,通入S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O2-+H2O -2e-=2H++SO42-

C.该装置中,H+通过质子膜向左侧移动

D.在标准状况下,理论上每消耗11.2L SO2,则可产生0.5mol H2SO4

【解析】氧气是得电子得,所以氧气在正极通入。SO2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在负极通入,所失去得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得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为交换膜只允许氢离子通过,所以负极得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 -2e=4H++SO42-。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组设想以如图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关于该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为原电池,通入O2的电极是负极

B.该装置中,通入S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O2-+H2O -2e- =2H++SO42-

C.该装置中,H+通过质子膜向左侧移动

D.在标准状况下,理论上每消耗11.2L SO2,则可产生0.5mol H2SO4

【解析】氧气是得电子得,所以氧气在正极通入。SO2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在负极通入,所失去得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得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为交换膜只允许氢离子通过,所以负极得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 -2e=4H++SO42-。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