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某学生用和组成的某化合物进行试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盐酸体积 50mL盐酸 50mL盐酸 50mL盐酸 m 9.2g 16.56 g 27.6 g V(CO2) 2.24L 3.36L 3.36L 根据表中数据试计算: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化合物进行试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实验编号



盐酸体积
50mL盐酸
50mL盐酸
50mL盐酸
m(混合物)
9.2g
16.56 g
27.6 g
V(CO2)(标况)
2.24L
3.36L
3.36L
根据表中数据试计算: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化合物进行试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实验编号



盐酸体积
50mL盐酸
50mL盐酸
50mL盐酸
m(混合物)
9.2g
16.56 g
27.6 g
V(CO2)(标况)
2.24L
3.36L
3.36L
根据表中数据试计算: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H2、NO
H2、NO
(任写两种即可).
(2)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的氯水分为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氯气滴入品红溶液中   溶液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粉
向氯气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产生气泡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酸性
请你评价实验Ⅰ、Ⅱ的结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实验Ⅰ结论合理,实验Ⅱ结论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不能说明酸性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产物造成的.
实验Ⅰ结论合理,实验Ⅱ结论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不能说明酸性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产物造成的.

(3)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
ab
ab
,再打开止水夹
C
C
,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
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丁中
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丁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实验室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H2、CO2、NO2、NOC2H2H2S等(答两个即可)
H2、CO2、NO2、NOC2H2H2S等(答两个即可)
(填化学式,写出两种即可).
(2)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①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为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有无色气
泡产生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酸性
请你评价实验Ⅰ、Ⅱ的结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实验Ⅰ结论合理,实验Ⅱ结论不合理;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实验Ⅰ结论合理,实验Ⅱ结论不合理;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②请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分别指出甲、乙、丙中盛放的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
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盐酸、二氧化锰、溴化钠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则Br-的还原性强于Cl-
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盐酸、二氧化锰、溴化钠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则Br-的还原性强于Cl-

(3)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并进行NO2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
a、b
a、b
,再打开止水夹
c
c
,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
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
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以下装置进行不同的实验.其中a为用于鼓入空气的气囊,b为螺旋状铜丝,c烧杯中盛有冰水.

(1)若用A装置做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则还需连接的装置是
D
D
(填序号),该装置中应加入试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
.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A装置试管中除加入反应液外,还需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碎瓷片/沸石
碎瓷片/沸石
,该物质的作用是
防暴沸
防暴沸

(2)该小组同学欲做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实验,则应选用的装置是
A、B、C
A、B、C
(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H3CHO+O2
Cu
CH3CHO+2H2O
2CH3CHO+O2
Cu
CH3CHO+2H2O
.用制得的乙醛溶液进行银镜反应,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②①③
④②①③
(填序号).
①向试管中滴入3滴乙醛溶液.②一边振荡一边滴入2%的稀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③振荡后
放入热水中水浴加热
放入热水中水浴加热
.④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的AgNO3溶液.
(3)某实验小组取用实验室的乙醛溶液进行银镜实验未能成功,查阅资料发现乙醛分子间易形成加合物(C2H4O)n而不能发生银镜,加合物(C2H4O)n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原因
加合物中已经无醛基
加合物中已经无醛基
;当n=3时,加合物(C2H4O)n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