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A1级广谱、安全、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在水处
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与氯气相比,它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 (1)反应时,ClO2生成ClO2—、Cl—的转化率与溶液的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pH= 8时,ClO2被还原为_____________。 | |
(2)亚氯酸根离子(ClO2—)对人体不利。欲在弱碱性条件下将水中的ClO2—转化为Cl—除去,若该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ClO2、Fe(OH)3、NaHCO3、FeCl2、NaCl、H2O、CO2。写出、配平有关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ClO2的两种制备方法:
方法一:2NaClO3 + 4HCl → 2ClO2↑+ Cl2↑+ 2NaCl + 2H2O
方法二:2NaClO3 + H2O2 + H2SO4→ 2ClO2↑+ O2↑+ Na2SO4 + 2H2O
① 方法一,当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参与反应的还原剂为_________mol。
② 方法二:该反应中H2O2_________(填序号)。
a. 发生氧化反应 b. 仅做氧化剂 c. 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 既未被氧化也未被还原
③ 用方法二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A1级广谱、安全、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在水处
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与氯气相比,它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 (1)反应时,ClO2生成ClO2—、Cl—的转化率与溶液的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pH= 8时,ClO2被还原为_____________。 |
|
(2)亚氯酸根离子(ClO2—)对人体不利。欲在弱碱性条件下将水中的ClO2—转化为Cl—除去,若该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ClO2、Fe(OH)3、NaHCO3、FeCl2、NaCl、H2O、CO2。写出、配平有关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ClO2的两种制备方法:
方法一:2NaClO3 + 4HCl → 2ClO2↑+ Cl2↑+ 2NaCl + 2H2O
方法二:2NaClO3 + H2O2 + H2SO4 → 2ClO2↑+ O2↑+ Na2SO4 + 2H2O
① 方法一,当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参与反应的还原剂为_________ mol。
② 方法二:该反应中H2O2_________(填序号)。
a. 发生氧化反应 b. 仅做氧化剂 c. 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 既未被氧化也未被还原
③ 用方法二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现有一种以黄铜矿和硫磺为原料制取铜和其他产物的新工艺,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
注: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Cu2++CuS+4Cl—=2[CuCl2]-+S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黄铜矿冶炼粗铜的传统工艺是将精选后的富铜矿砂与空气在高温下煅烧,使其转变为铜。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反应Ⅰ的产物为(填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 。
(3)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一定温度下,在反应Ⅲ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可以析出硫酸铜晶体,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5)黄铜矿中Fe的化合价为+2,对于反应: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SO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只有氧 | B.反应生成的SO2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 |
C.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 D.当有8mol铜生成时,转移电子数目为100NA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