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东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①感到诧异 ②详细 ③走尽 ④计划 ⑤到.谒见 ⑥实现 4.①古:妻子儿女 今: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无出路的境地 ②古:交错连通 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③古:更不必说 今:表条件的连词 5.①沿着 ②整齐的样子 6.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③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7.①豁然开朗②鸡犬相闻 ③怡然自乐 8.C 9.活动.穿戴.心情 10.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晋太元(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中.武陵(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 林尽水源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鸡犬相闻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指小孩.).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为具言:为详细地说出)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发展.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寻向所志:寻找原先做的标记).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刘子骥:名之.有传.说他“好游山泽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问津:问路.这里的意思是探访.访求.津.渡口.)者. 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行 .指船行.“忽 .说明是偶然的.“之 .指见到的景象.“异之 .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穷 .穷尽.走到头.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豁然开朗 总写渔人的感受.接着写渔人看到的桃源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 “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乃.竟然. “妻子 .指妻子.儿女.“妻 “子 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 “焉 .在这里相当“于之 .即“从这里 .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可联系上下文推想. “语 .旧读yù.告诉.“语云 .告诉(他)说.“语 字后面省略了一个“之 字.“志 .同“ .做标记.“诣 .到--去.“如此 .像这样. 刘子骥.与陶渊明同时代的人.把他写进去.表示事情真实可靠.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忽逢桃花林 .为之一喜.接着写桃林美景.“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又设下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又为之生疑.接着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初极狭.才通人 .又设下悬念:里边有什么.能走得通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为之一惊.接着写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绍了桃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渔人辞去时.“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又设下悬念:渔人出去后对外人说了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又为之遗憾.“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又设下悬念:找到了吗?“不复得路 .又为之迷惑不解.全文不过三百来字.却写出这样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语言够精练的了.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虽然是虚构的.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所描绘的“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 .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当然.这种理想境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而且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空想.我们不去苛求古人.但不能不认识到这一点. 关 于 练 习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