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国古代重视“民 的言论.探讨其中的“民本 思想.再谈及它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生活于战国中后期的孟子(约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04年).由于时代不同及学术发展的原因.极大地充实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爱学说及德政主张.从而超越了孔子.孔子的仁爱更多的侧重于伦理意义.政治上企图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表现得有些保守.而孟子立足“以民为本 的原则.将其更多地应用于政治之中.以内圣之学开启了外王之道.如其言得民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所以大过人者.无他.善推其所为而矣. ()他对梁惠王.齐宣王.滕国公都说过仁者无敌的道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苟兴仁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同时反对“以力服人 的霸道:“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和现实社会的要求.进而提出了丰富而具体的“仁政王道 思想---这也是孟子政治学说的中心思想. 网络学习: 孟子的民本思想:journal/20040516.htm 孟子与晏子的民本思想:chinese/zhuanti/xxsb/658883.htm 召公谏厉王弭谤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