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一中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所示装置进行下列有关 实验.实验时将分液漏斗中A逐滴加入烧杯中(图中铁架台.铁夹等已略去). (1)若A为浓硫酸.B为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片状单质.B在常温下难与水反应.C为品红溶液.试验中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则此时烧杯中A与B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若A为稀盐酸.B为块状大理石. C为Na2CO3饱和溶液.实验中观察到小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实验中观察到C中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既能溶于烧碱.又能溶于稀盐酸.则烧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中生成的沉淀与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1)实验时甲同学在A装置中未加入任何试剂,发现B、C中的红色布条均褪色,由此甲同学得出结论:氯气具有漂白性.
实验时乙同学向A装置中加入了某种试剂,发现B中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而C中的红色布条褪色,由此乙同学得出结论:氯气没有漂白性.
你认为乙同学向A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
浓硫酸
浓硫酸
,甲、乙同学的结论正确的是

(2)丙同学思考后认为上面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你认为存在的缺陷是
无尾气的吸收装置
无尾气的吸收装置
,解决方法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NaOH═NaCl+NaClO+H2O

(3)丁同学在A装置中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观察到A装置中溶液红色逐渐褪去.他提出两种可能原因: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使溶液褪色;②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褪色的原因(简述实验步骤).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②;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①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②;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制备氧气 H2O2→O2
制备氨气 NH4Cl→NH3
制备氯气 HCl→Cl2
Ⅰ或Ⅳ
Ⅰ或Ⅳ
(1)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Cl2
Cl2
(填气体的化学式,下同);从反应原理看,明显不同于其他两种气体的是
NH3
NH3

(2)根据表中所列实验原理,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将其编号填入上表中的空格中.

(3)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将氯气依次通过下列装置以验证氯气的性质:

①通入氯气后,A中的现象是
溶液变蓝色
溶液变蓝色
,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无尾气吸收装置;
无尾气吸收装置;

②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2═2Fe3++2Cl-
2Fe2++Cl2═2Fe3++2Cl-

③请你帮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B中的Na2SO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HCl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再滴加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Na2SO3已被氧化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HCl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再滴加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Na2SO3已被氧化

(4)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l2,在右边方框内画出气体收集装置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氯气的漂白作用实际上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漂白作用.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到底是二氧化硫本身还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的产物,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来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亚硫酸钠浓硫酸品红的酒精溶液
(1)为了探究干燥的SO2能不能使品红褪色,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指出实验装置图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①
二氧化硫没有干燥(或缺少二氧化硫的干燥装置);
二氧化硫没有干燥(或缺少二氧化硫的干燥装置);
;②
没有尾气吸收装置
没有尾气吸收装置

(2)按照修改后的装置,实验中控制二氧化硫以大约每秒3个气泡的速度通过品红的酒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仍不褪色.这说明品红褪色的原因不是二氧化硫直接导致.为此,SO2能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可能微粒有
H2SO3、HSO3-、SO3 2-
H2SO3、HSO3-、SO3 2-

(3)甲同学实验如下: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对此,他得出结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HSO3-和SO32-,不是H2SO3.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其理由是
因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都会水解生成亚硫酸
因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都会水解生成亚硫酸

(4)为了进一步探究,乙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取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各20ml于两只小烧杯中,两只烧杯中同时一次性各加入20ml 0.1mol/L的亚硫酸钠,20ml1mol/L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现加入亚硫酸钠溶液的品红褪色较快.
①微粒浓度与褪色快慢关系,请用“多”或“少”填写“
”内容.
同浓度溶液 SO32- HSO3- H2SO3 褪色速度
Na2SO3溶液
NaHSO3溶液 较上面
较上面
较上面
②根据实验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亚硫酸根离子
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亚硫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到底是二氧化硫本身还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的产物,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来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为了探究干燥的SO2 能不能使品红褪色,请指出实验装置图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
 
;   ②
 

(2)按照修改后的装置,实验中控制二氧化硫以大约每秒3个气泡的速度通过品红的酒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仍不褪色.这说明品红褪色的原因不是二氧化硫直接导致.为此,SO2 通过品红水溶液后,引起品红褪色的微粒可能是
 

(3)甲同学实验如下: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对此,他得出结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
 
,不是H2SO3.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4)为了进一步探究,乙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取相同浓度的品红溶液各20mL于两只小烧杯中,两只烧杯中同时一次性各加入20mL0.1mol/L的亚硫酸钠,20mL0.1mol/L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现加入亚硫酸钠溶液的品红褪色较快.
①微粒浓度与褪色快慢关系,请用“大”或“小”填写“________”内容
c(SO32- c(HSO3- c(H2SO3 褪色速度
Na2SO3溶液
NaHSO3溶液 较上面
 
较上面
 
较上面
 
②根据实验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浓、稀硝酸分别与NO反应的实验,以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夹持仪器已略去).
还可选用的药品:浓硝酸、3mol?L-1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已知:
①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可得出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的结论.
②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但能与NO2发生反应,生成NaNO3与NaNO2
(1)加药品时,若已知③中装的是稀硝酸,为了达到探究目的,并避免实验过程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则还应在装置②、④、⑥中依次加入的药品是
浓硝酸
浓硝酸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2)滴加浓硝酸之前,应打开弹簧夹a,通入N2一段时间,目的是
赶净装置中的空气,使整个装置充满氮气,防止装置②中反应生成的NO被空气氧化
赶净装置中的空气,使整个装置充满氮气,防止装置②中反应生成的NO被空气氧化
.关闭弹簧夹a后,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将装置⑤中的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将装置⑤中的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然后再打开弹簧夹b,滴加浓硝酸.
(3)写出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将NO2转化为NO
将NO2转化为NO
.装置⑥的作用是
2NO2+2OH-=NO3-+NO2-+H2O
2NO2+2OH-=NO3-+NO2-+H2O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该小组得出探究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cd
acd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