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德语文坛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竭力进入人的内心深处.并以其多彩的笔触将那神秘的世界展示给世人.托马斯·曼称赞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高尔基推崇他“不愧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他的好友罗曼·罗兰说他是一个“灵魂的猎者 .因为他用手中的笔如一把手术刀一样.去解剖他的人物.如一架心电图仪器一样.去展现他们的心理活动.去描绘意识的流程.去展示情欲的力量.这个人就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1881年11月28日茨威格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是犹太商人.经营着一家纺织工厂.母亲出身于一个犹太银行世家.殷实富裕的家庭使茨威格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培养出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但茨威格所喜欢的不是已经丧失活力的旧的文学.而是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活的文学.在自传中.茨威格这样写道:当老师在课堂上讲席勒的时.他在课桌底下看的是尼采和斯特林堡的作品,在拉丁文语法封皮的书的里面是里尔克的诗.对新的知识的追求.对一切新鲜事物的热衷.特别是在文学咖啡馆经常性地交际活动.使得这个中学生.既结识了他所敬仰的一些作家.同时在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上也远远超出了业余爱好者的水平.用茨威格自己的话讲.他在判断力和文字的表达能力上.已超过那些著名的批评家. 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了第一首诗.随后他的诗歌相继出现在各种报刊上.到进入大学时已发表有近二百首之多.虽然他在同一时期也发表评论和创作小说.但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的. 1900年茨威格进入大学.他先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和文学史.1902年转入柏林大学.1901年他着手从自己中学时代发表的诗歌中选编成一个集子出版.这就是他的第一部共收有50首诗歌的.1902年他在维也纳的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出版了他翻译的波德莱尔诗文集.1904年他以为题通过考试.取得博士学位. 在大学期间他出版的诗集.虽说得到了好评.但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眼界的拓宽.特别是他先后去比利时.法国.英国的旅行.结识了诗人维尔哈伦.里尔克.叶芝.这些使他对自己的创作活动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在中他写道:“虽然我很早就发表作品.但我心中有数.直到26岁.我还没有创作出真正的作品. 他在评论自己的第一部诗集时说:“这些表现迷惘预感和无意识仿作的诗行.不是出自自身的经历.而是出自语言上的欲望. 这不仅适用于他学生时代的诗歌.也适用于他的小说创作.尽管它们在语言的运用上得到了评论家的赞赏. 1904年.在他还没有大学毕业时.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出版.在里茨威格这样评论这部小说集:“那些作品是在全然不了解现实的情况下写的.用的是当时从别人那里学到的技巧. 引起文坛瞩目的是茨威格在1911年出版的第二部小说集.它还有一个副标题.共收入四个短篇:和.诗人索克尔在谈及此书时写道:“自亨利希·曼的以来.还没有一部描写模糊的危险的儿童时代的作品如此强烈地攫住了我. 确实.从这部小说集开始茨威格才找到了自己艺术的爆发点.真正激发自己想像力的领域──人的心灵.茨威格对心理分析的偏爱.如他自己所说:“谜一样的心理事物对我有着一种不安的支配力量.它们激起我极力去追踪它们的联系.那些奇奇怪怪的人.仅他们在场就燃起一种去认识他们的激情. 以为起点.茨威格创作了一个系列的反映人的不同时期心理活动与特征的杰出小说.如果说.中作者主要是描绘处于青春萌发期的儿童心态.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充满情欲的成人世界.那么在1922年出版的题为的小说集中.作者就是用直接的细腻的笔触.正面展示出了被情欲所主宰的成年男女的心理活动.他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成为激情的奴隶,而在1927年出版的题为的小说集中.主人公又都是历经沧桑的人.茨威格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这些人物在情欲驱逼和意外打击下心灵的震颤和意识的流动. 就像罗曼·罗兰所说.茨威格的全部作品可分成几组.每组好像一座多折的屏风.每本书好像那屏风的一折.独立而又连接.贯穿其间的红线就是茨威格对人的心理的好奇.在1936年用英文写的简历中.茨威格说:“我的固有成分一直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学上的好奇.这种好奇使我首先试着在涉及个人命运的一些性格化的短故事上加以运用(如和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的文学性素描). 这种对心理学的热衷.甚至使他形成了一种心理化的世界观.历史观.茨威格曾这样表述他的历史观:“无比丰富的事件集中发生在极短的时间里.一如整个事件.凝聚到决定性的惟一的瞬间--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于全人类的命运. 在他看来.历史是一位诗人.历史的进程取决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瞬间做出的决定,而人们要懂得历史.就必须是一位心理学家.以此为指导.茨威格创作了12篇历史人物故事.合编为.描绘了包括拿破仑.歌德.亨德尔.托尔斯泰.列宁在内的12个历史人物命运攸关的瞬间. 其实20世纪之初.随着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对人类心灵世界的关注日益成为一种潮流.茨威格对人的心理的关注并不奇怪.同时我们还不应忽略茨威格的一位大名鼎鼎的同乡──弗洛伊德──对他的影响. 茨威格是极其尊敬这位精神分析学家的为人及其学说的.并曾把1925年出版的献给弗洛伊德.1931年茨威格写了一部题为的著作.内收三篇专论.其中一篇就是论弗洛伊德的.他充满敬意地写道:“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使人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这是一个人做出的了不起的事业.我是说更清楚.而不是更幸福.他向整个一代人深化了世界的图像.我说的是深化而不是美化.因为偏激从不会是幸福.他带来的只是判决--科学的使命是教育人在我们这个坚硬的地球上走直路.走正确的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这项绝对必要的工作上做了他的堪称楷模的那一部分:在他的著作中.他的努力成为力量.他的严谨成为不可动摇的法则.弗洛伊德从来不为了安慰人而向他们指出一条快乐之路.一种进入人世或上界的天堂的遁逃.而永远只是一条进入自身之路.一条深入自身深处的危险之路.他的观点无所顾忌.他的思想方式一点儿不会使人的生活变得轻松.像凛冽.犀利的北风一样.它侵入一片沉闷的氛围.吹散情感中大量的金黄色的迷雾和玫瑰色的浓云.于是一种进入精神的前景清晰地出现在澄明的地平线上.由于他的贡献.新一代能用另一种目光.更自由地更清楚地更诚实地看到一个新的时代. 正是在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下.茨威格创作了一系列的人物传记:(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1920).(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1925)和(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1928).以及...等.茨威格所写的这些传记不同于以往传记的简单纪实.他的着眼点在于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揭示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格和风貌.借助于心理分析的手段去剖析他们的精神和心态.他把驱动这些人物发展的力量归之于肉体与灵魂.感官与精神的二元分裂.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茨威格还只是从个体的人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然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打破了个人的所有迷梦.也让茨威格意识到.人不是孤立的.人类心理的种种现象背后还隐藏着更重要的社会因素.在他最后的一部作品中.作者通过主人公B博士.强烈地表达了对法西斯摧残人的心灵和才智的痛恨.字里行间.我们无不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心灵因法西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毁灭而产生的痛苦的颤抖和拼命的挣 1942年面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和精神故乡欧罗巴的沉沦.茨威格深深地感到一种对人类命运无能为力的痛苦.2月22日他与妻子一道在里约热内卢的寓所中自杀. (选自.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