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哈姆雷特来说.爱情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以至于有人怀疑他对奥菲利亚的爱.这对他显然有失公允.我们不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创作动机中哈姆雷特是一个具有延宕性格的人.他从不延宕(杀波尔纽斯.杀两个朋友.在奥菲利亚的葬礼上一跃而出).我认为也许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归为两点恐怕更合情理. 一.对母亲的爱.所以说.弗洛伊德的解释是有其价值所在的.剧中哈姆雷特往往将奥和葛并举.可以看出母亲失贞一事给他的心理造成多么巨大的阴影.这倒并不是说他的叔父做了他潜意识渴求的事.以至于心慈手软.被自己唬住.而在于母亲改嫁这件事令他无法再相信女人.这种透彻的了悟又是和爱女人的欲望纠缠在一起.以致痛苦万分.手足无措. 二.正如有的评论家称哈姆雷特性格的形成一大部分原因在于莎士比亚无法对如此巨大的题材加以把握.这里有几条证据.如哈姆雷特的对于演戏的大段评说.诸多地方是为了表现剧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对社会的褒贬(这在古典主义作家那里是无法想象的).再如.同时要表现母子关系.爱情关系.又要表现复仇.势必拖延了后者.再回到开头的判断.我们看哈姆雷特死前的场景.他说的是有关丹麦继承权的问题.设想一下.如果整出戏发生在罗密欧身上.那么他临死时.不是抱着母亲就是呼唤着奥菲利亚的名字.所以说.把这部戏理解成社会批判剧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也许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哈姆雷特的身份是王子.而非公子.而王子是将继承王位的. 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林海音在“后记 里说:“这几年来.我陆续地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 仅从这个简单的人物罗列里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她小说里的人物却不局限于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她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她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夸张一点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妇女的悲剧.有人对此评价说:“她的写作大都是针对妇女问题.但她往往能从世界性妇女问题的症结.来思考今日台湾妇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达到超越女性的界限.如果把林海音看做老一辈女作家的灵魂性人物.那么可以说.由于时代潮流的限制.她们较少反叛性.她们的控诉和抗议是温和与微弱的. 林海音的小说内容大抵是童年回忆中的“城南旧事 .小说中或深或浅含有自传的痕迹.但是它的境地并不是窄狭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样.她的小说是以小见大.从可以窥见时代风云.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对台湾文坛也有一定的影响. 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浓浓的诗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