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 或一首词的“词眼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详加分辨.例如: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王维“下马饮君酒 .“日色冷青松 ,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 以上各句中的“暗 .“饮 .“冷 .“悦 .“空 .“淡 .“绿 .“红 .“绿 .“老 .“肥 .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具体说来.可关注以下几点: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