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润 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 这个问题.有翔实.清楚的记载.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条: 第一.刘邦多谋善断.长于权术,项羽自恃勇武.不讲策略. 刘邦将入关.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进行贿赂.因此袭取武关.又令诸将“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 一开始就注意争取民众.接着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结果“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刘邦又让不受.秦人更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他到河南陕县.“抚关外父老 .以取得民心. 刘邦与项羽斗争.主要是“斗智 .即运用张良.陈平等人的计策和阴谋.如“鸿门宴 上卑辞厚礼以骄项羽.借上厕所为名逃回霸上,入汉中遂烧绝栈道.表示没有东向出击之意.以麻痹项羽,趁项羽北击田荣之机.暗渡陈仓.袭占关中,荥阳被围时.用陈平计.出黄金四万斤以离间楚君臣.使项羽疑范增.失去谋主,以封王利诱韩信.彭越.英布共击项羽.形成对楚军的包围.取得垓下决战的胜利. 项羽有勇无谋.不讲究策略.击杀楚怀王.使诸侯离心,“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灭 .使“秦人大失望 .当然.不能把这些都归结为项羽残暴.对于刘邦.项羽先后入关所采取的策略不同.有人评论说.当时刘邦已五十岁.是位思虑成熟的政治家,而项羽年仅二十六岁.是位血气方刚的青年将领.缺乏政治经验.“项羽楚人.既失其祖.又失其季父.怨秦入骨 .因此屠咸阳.烧秦宫.“谓之无深谋远虑可也.谓之残虐非道者.未解重瞳子心事 .这话是有道理的. 项羽自恃勇武.膂力过人.只知“斗力 .不会用计.作为驰骋战场的一员猛将.他确实是英勇无敌的,但作为指挥一方的主要领袖.却不是刘邦的对手.特别是骄傲轻敌.孤军奋战.最终使他一败涂地. 第二.刘邦善于用人.能够纳谏,项羽用人唯亲.自恃拒谏. 刘邦用人不论出身高下.主张量才录用.他采纳萧何的推荐.拜韩信为大将军.刘邦手下的谋士将领.大多数出身下层.萧何.曹参原是沛县县吏.陈平出身农民.周勃是编苇席的工匠.樊哙是卖狗肉的屠户.夏侯婴是个马夫.灌婴是个布贩.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汉初的丞相或大将. 刘邦能够纳谏.对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人.言听计从.可以说刘邦的胜利.是刘邦集团的集体智慧的胜利.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个总结是符合实际的. 项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因此根本不懂得用人.陈平说:“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韩信.陈平都离开他投奔刘邦.而他所信任的叔父项伯.实际上却是刘邦在楚营中的奸细.高起.王陵说:“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结果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当然.我们强调政策.策略的是否正确以及能否用人.是刘.项成败的关健.并不等于否定历史的必然性.当“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因而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起义反秦.“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 .是历史的必然,当子婴投降.秦朝覆亡.进而项羽.刘邦二强决一雌雄.确定由谁来“平暴乱.立诸侯 .重建封建王朝.以达到“偃兵息民.天下大安 .也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刘.项决胜负.利钝在人谋.这就要看谁的政策.策略正确.从而能赢得地主阶级的支持.广大民众的倾心.“楚汉战争 经过五年之久的苦斗.仅在河南荥阳.成皋之间就“大战七十.小战四十 .刘邦同项羽“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 .然能夺得最终胜利.原因就在于其政策和策略的正确.这说明.人的愿望和谋略固然不能随意创造历史.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愿望和谋略.却往往能起重大的作用.就是说.“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 . (载1982年第6期) 答案提示: [课前学习]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