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例2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写梦境.写梦中游上苑的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 的美好景色.为什么这样写?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恨 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 例3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这是不难看出来的.但作者借“小松 究竟写什么样的人呢?托“小松 讽刺什么呢?这便是鉴赏应该完成的任务.因此要作一番探究. 首句扣住小松之“小 写它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力.刚出土的小松树生活在“深草里 .但它不屈服.不示弱.而是“刺头 --长着松针的头虽细但直而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蓬蒿 是较高的野草.而今小松冲出了蓬蒿.这里的“出 与上句“刺 相呼应.很有力度.“渐觉 用得有分寸.既写出“出 的过程.又是爱护小松的细心人观察所得.不关心小松的人对它的“出 则是视而不见的.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感慨:“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第一句的“凌云木 指小松.后一句的“凌云 是指长成参天大树的松.“时人不识凌人木 .是说世俗之人没有眼光.没有见识.不知小松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一直等到它长成“凌云 大松以后才说“这树真高 .原来诗人写小松实际是写不被人所识的年少而有发展前途的之人.写出他们的不幸命运.讽刺的是那些“不识 人才的人.到了这一步.算是完成了对这首诗表达技巧的鉴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