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 例3:对于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 的人.因为它对这部书的看法是 . 相关原文是这样的: --这一部的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应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它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来分类而辨体.-- 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的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 中国古代--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开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 从上列摘引的文字看.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评述这部书的.这两个方面就是“它的材料的丰富 和“它的分门别类 .作者对此有何评价呢?对它的分门别类.先说“觉得靠不住 .后说“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 .也就是它的分类不够合理而简明.对“材料丰富 的评价不像前者那样集中而明朗.而是含蓄在最后一段之中的.即“严守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 等句中的.换言之.它是严守封建教条的.这样看来.本题的答案是: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封建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这个答案正好符合“没有完全否定 .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 的限制.因而是正确的. 一般说来.能通过前两条途径作解答的试题相对比较容易.而要用第三条途径来解答的试题.则一定比较难.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