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气神仍激励着后代.为后代指引人生的方向, (2)祖先虽已逝去.子孙们仍一直觉得他们并没有远离.他们仍然如活着一样关注.呵护.滋养着后代. (3)祖先虽已逝去.但祖先是子孙生命的源头.子孙是祖先生命的延续.祖先以另一种方式活在子孙中.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解答本题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如“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方才安心离去.--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走向 等等.然后在全文主旨的观照下加以整合. 青海省西宁十四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书院清池 李元洛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 .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令人留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仍旧是书院那一方清池.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喷涌.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一汪永不干涸的碧池.软缎似的清池上面.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荷的红艳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发出“留得残荷听雨声 的那一声喟叹之后.才会将它吹熄.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黄蜻蜓飞来.它们定会说: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叫我们也来着着色? 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更令我徘徊.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碧沼观鱼 .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 .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 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你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说它像乐池吗?高雅的音乐固然悦耳.但即使是最清扬的丝竹之声.在这里也不免显得过于热闹.更不要说那些嘈嘈杂杂的现代流行乐曲了.能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应该是天籁与人籁.比如几句鸟语.数行书声. 说它像舞池吗?水面确实滑如碧琉璃.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莲可以在水面凌波.但如果凡夫俗子们也来这里喧闹起舞.更于四周打上脚灯追光灯霓虹灯.那该是何等亵渎清景?红尘中的舞池已经够多了.何况舞池中还常常流传不清不明的新闻与绯闻.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 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清人顾陈土序的诗云:“小小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 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吏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