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同:两文都是通过描写北平的院落.树木.花革.物产等平凡事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对这座古城的深情眷恋.异:本文挚爱之情至结尾处谴然而变为悲叹.反映了一种失落感:而则运用比较手法.在平淡舒缓的描述中.将眷恋之情推向高潮. 上海市崇明县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茶醉 姚宜玦 ①温柔的月色使人醉,在青春如好花新放时也醉,或历练过人世沧桑又远离了故乡.再凝视孩童天使般小脸也醉,跋涉过好长好远的生命旅程.中年后幸得好心情和闲暇.来回顾自己初为父母的欣喜和快乐也醉,当然.饮美酒亦醉.如友伴好.风好.竹好.山水好.品好茶也会醉. ②四月下旬.雨后初晴的好天气.天微微阴.偶有日影在微凉的风中飞去.仿佛是江南暮春气息.我们三辆车由痖弦领头.带着一群爱茶的同好.驶向乌来山谷去尝好茶. ③久雨把路树洗得青碧苍翠.入山区后.屡见山畔有白色的花朵.缀在万绿之中.虽然是掠眼而过.仍识得是素雅美丽的野百合.近几年.我们在马路畔或安全岛上.常看到一片繁茂的花树.如红木棉.新品种的矮杜鹃.洛阳花.万寿菊和各种海棠--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增添优美高雅的气息.这是台北市美丽的进步.过日子有余蓄才能顾及生活的品质和内涵,精致文化必定要有富足安定来作底子. ④我们一行人憩息在巨龙山庄二楼.面向一山灵秀逼人的修竹.楼窗下竟伸展着一条柔顺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轻吟着游过两旁的乱石.悠然下山去.都市人见惯火柴匣式的水泥公寓.和阴暗的玻璃帷幕.见到溪床上笨拙朴实的石块.心里有说不尽的欢喜.我真想坐在溪畔乱石上喝茶.把脚放在溪水里嬉戏. ⑤一般人习惯泡茶的方式.都是唐朝喝茶老祖宗陆习式,把茶叶入壶.加开水或微开或起鱼眼泡的热水.而我们此刻要欣赏的是.俗花.正是日前许多茶艺馆沸沸扬扬提倡的方式.我们分三组围茶桌静坐.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好像也要来分享我们的好茶. ⑥精于茶的王昭文先生.递给我们几只名壶轮流欣赏.我对壶有极深的感情.先父和母亲讲究生活艺术.先父尤嗜好茶.我故乡宜兴出产有名贡茶.阳羡茶和名闻世界的紫砂茶壶.亲戚间家家有几把世代相传的名壶.父亲常用的茶壶.深沉如暮霭般暗紫.隐隐有丝缎柔美的光泽.盈盈在握.仿佛是一握温润的古玉.童年的我.常常在父亲书桌上偷啜一口.“爸爸的茶好苦哇! 好苦好苦的茶.苦后甘来.那芬芳甘美的余味缠绵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的爱茶.想必是从偷喝父亲一口好茶开始-- ⑦泡茶看似极简单.但要把等量的茶叶.水沸量和时间配合得恰到好处.非有长时期的学习和经验不可.吃是艺术.泡好茶也是艺术.为我们这桌泡茶的高手东正道先生.才三十二岁.他圆圆的脸上却是一派安详.我和司马.沈谦同桌.沈谦和临时有事缺席的亮轩.都温文尔雅.眉宇间蕴藉着中国几千年来读书人的风采和气质.我常称他们是今之古人.想必沈谦也精于茶艺.他竟看出东正道先生泡茶的手法似古玉.温润圆熟. ⑧茶好了.茶好了.茶香轻扬.一杯杯的品尝.醇美之极的铁观音.带着浓郁果香的冻顶.嘉义梅山的包种.气味芬芳华丽--喝久了.相互又到邻桌去“串门子 .品尝不同种类的好茶.最后.我又喝了四杯色泽艳丽如葡萄酒.入口醇厚的乌龙.俗称“栟风茶 .据说“栟 在台语是“盖 或吹牛的意思.我问王昭文先生:明明是好茶.怎可说是“栟 .他只是安详地微笑回答.也许生活里.许多俗称俚语就是这样地流传.王先生夫妇遍尝台湾名茶.整日与茶为友.所以他们淳朴的脸上都很安详.这是爱茶的气质吗?看他们的年龄.正是二次大战后的新生代.他们在三十多年安定富足的生活中茁长.事业和经济有了深厚的基础.已是社会中有实力的中坚分子.因此.他们更有能力寻求精致生活的种种美好. ⑨他们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我在报社工作.曾多次环岛旅行.有一年春天.我们坐着老旧吉普车.在南台湾简陋的公路上行驶.在林木苍苍的山路上.遇上一群群孩童.他们都赤着脚.像林中的小鹿.急行到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那些天真的孩子.留给我深刻的记忆.我们曾照过一些相片.但已在我岁月流转中失落了.我相信.那天山路上赤脚的孩童.现在都已有了美好的生活.我真希望再看到他们.重温昔日春天山路上温馨的回忆. ⑩回家后.一下午在山谷中品尝的各种好茶.都在我身体里活泼地潺动.多饮茶也会醉的. ⑾深夜.我在巷底小公园中散步.好茶的甘香仍留在我口齿间.半月朦朦.被淡淡的月晕围绕.明天该有风吧!我走过沉沉的林阴小道.仿佛正穿过父亲书房门口高大的法国梧桐.走近父亲紫檀木的大书桌.偷啜一口小壶中苦涩甘美的好茶.那温暖的茶香一直在我生命中延续流动. ⑿月醉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