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方程式比例.可知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n(HNO3)0.1/22=1/220mol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分)下表是甲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55

SO2

II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装置的作用是           (填“干燥”或“氧化”)SO2气体。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  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③D装置的作用是                          。若实验中向装置内通入标准状况下2.24L SO2气体,且NaOH溶液过量。最多能生成Na2SO3的物质的量为        mo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实验二: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显     性(“酸”“碱”“中”),然后每隔1 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直至恒定。说明烧杯中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H2SO4

【查阅资料】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 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

 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在此过程中飘尘作           。(填“氧化剂”或“催化剂”)

【探究结论】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本市可能易出现酸雨。

【知识联想】

(1)酸雨造成的危害是:                             (举一例)。

(2)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                              ,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提出建议】本市汽车数量剧增,为了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建议市政府推广使用混合型汽油,即往汽油中按一定比例加入          (填“水”或“乙醇”)。

【解析】实验一:要检验二氧化硫能否使干燥的试纸变色,就需要事先干燥二氧化硫,即浓硫酸是用来干燥二氧化硫的;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由于二氧化硫属于大气污染物,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易吸收二氧化硫。2.24L SO2气体是,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Na2SO3的物质的量也是0.1mol。

实验二: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的过程中,飘尘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其飘尘的存在,加速了反应的进程,所以是催化剂,氧气才是氧化剂;氮的氧化物一般是NO或NO2,它们在水中最终转化为硝酸;水不能燃烧,不能加水。乙醇是可燃物,且燃烧产物不含造成污染,所以可以加入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池的名称          (填“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

(2)写出通入CH3OH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3)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乙池中B极的质量增加5.4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下),此时丙池中   电极(填“C”或“D”)析出1.6g某金属,则丙池的某盐溶液可能是          (填序号)

A.MgSO4溶液      B.CuSO4溶液      C.Na­Cl溶液      D.AgNO3溶液 

【解析】(1)甲属于燃料电池,给乙池和丙池供电。在燃料电池中可燃物在负极通入,所以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电极A和电池的正极相连,所以A是阳极、B是阴极、C是阳极、D是阴极。A是惰性电极,所以乙池中反应式为4AgNO3+2H2O 4Ag+O2↑+4HNO3。5.4g是单质银,转移的电子是,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氧气的物质的量是。金属阳离子只有在阴极放电,所以在D电极放电。镁和钠属于活泼的金属,在水溶液中其离子不可能放电。1.6g若是铜,则转移的电子为,正确。若是银,则说明硝酸银不足,还有氢气生成,所以答案是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下表是甲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55

SO2

II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装置的作用是            (填“干燥”或“氧化”)SO2气体。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   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③D装置的作用是                           。若实验中向装置内通入标准状况下2.24L SO2气体,且NaOH溶液过量。最多能生成Na2SO3的物质的量为        mo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实验二: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显     性(“酸”“碱”“中”),然后每隔1 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直至恒定。说明烧杯中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H2SO4

【查阅资料】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 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

 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在此过程中飘尘作            。(填“氧化剂”或“催化剂”)

【探究结论】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本市可能易出现酸雨。

【知识联想】

(1)酸雨造成的危害是:                              (举一例)。

(2)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                               ,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提出建议】本市汽车数量剧增,为了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建议市政府推广使用混合型汽油,即往汽油中按一定比例加入           (填“水”或“乙醇”)。

【解析】实验一:要检验二氧化硫能否使干燥的试纸变色,就需要事先干燥二氧化硫,即浓硫酸是用来干燥二氧化硫的;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由于二氧化硫属于大气污染物,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易吸收二氧化硫。2.24L SO2气体是,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Na2SO3的物质的量也是0.1mol。

实验二: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的过程中,飘尘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其飘尘的存在,加速了反应的进程,所以是催化剂,氧气才是氧化剂;氮的氧化物一般是NO或NO2,它们在水中最终转化为硝酸;水不能燃烧,不能加水。乙醇是可燃物,且燃烧产物不含造成污染,所以可以加入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池的名称           (填“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

(2)写出通入CH3OH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3)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乙池中B极的质量增加5.4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下),此时丙池中    电极(填“C”或“D”)析出1.6g某金属,则丙池的某盐溶液可能是           (填序号)

A.MgSO4溶液      B.CuSO4溶液       C.Na­Cl溶液      D.AgNO3溶液 

【解析】(1)甲属于燃料电池,给乙池和丙池供电。在燃料电池中可燃物在负极通入,所以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电极A和电池的正极相连,所以A是阳极、B是阴极、C是阳极、D是阴极。A是惰性电极,所以乙池中反应式为4AgNO3+2H2O  4Ag+O2↑+4HNO3。5.4g是单质银,转移的电子是,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氧气的物质的量是。金属阳离子只有在阴极放电,所以在D电极放电。镁和钠属于活泼的金属,在水溶液中其离子不可能放电。1.6g若是铜,则转移的电子为,正确。若是银,则说明硝酸银不足,还有氢气生成,所以答案是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O2(g)+CO(g)=CO2(g)+NO(g)△H=-234kJ/mol
NO2(g)+CO(g)=CO2(g)+NO(g)△H=-234kJ/mol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
减小
减小
,E2
减小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无影响
无影响
,原因是
催化剂只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不变
催化剂只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不变

(2)图二是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图(图中 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P(s)和Cl2(g)反应生成PCl3(g)的热化学方程式
P(s)+Cl2(g)═PCl3(g)△H=-306KJ/mol
P(s)+Cl2(g)═PCl3(g)△H=-306KJ/mol

②P(s)和Cl2(g)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1与P(s)和Cl2(g)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2关系是:△H2
等于
等于
△H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