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针对历届高考易失分点.查漏补缺 尽管每年的考生个体有差异.但是.如果将历届高考题得分率低的试题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有许多易错点是历届学生共同犯的. (1)思维的变通性差 许多学生受高考迎考题海的影响.拿到试题后若遇“似曾相识 .必快速下结论.往往也是失分率较高的.比如:和若知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求二者个数比或某一种的丰度.学生很熟.若改问求占的质量分数?许多学生仍用原来的思维习惯求解.大错特错.所以在做习题时.同学们试着举一反三.改头换面.增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2)语言表达能力差 尽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实验操作或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将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时,可分离出NaCl晶体
②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时,需要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
③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实验中,点样后的滤纸需晾干后,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
④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若用于配制Na2CO3溶液和FeSO4溶液均会使所配溶液变质
⑤用加热法可以分离高锰酸钾和碘单质的混合物,因为碘单质受热易升华
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将量取液态物质的量筒用水洗涤,洗涤液倒入容量瓶
⑦将饱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出现如图现象,说明低浓度氯水能将I-氧化成I2,高浓度氯水考资 源网能将I2进一步氧化成碘的化合物
⑧将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得澄清溶液,说明H2CO3的酸性比HClO弱

A.③⑤⑥⑦⑧B.①②④⑦
C.①②④⑥⑦D.③④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作用得到的砖红色沉淀是Cu2O”提出质疑.
(1)甲小组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是Cu2O,为此展开了确定红色沉淀成分的研究.
步骤一:提出假设::
 

步骤二:查阅资料.得出:①+1价的铜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②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
步骤三:设计方案、实验.
A.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C.取该红色沉淀a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放在干燥器里冷却,再称重,反复多次至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g,比较a,b的关系
D.取该红色沉淀装入试管里,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银白色沉淀析出.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填字母)
 

(2)乙小组针对甲小组的假设,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验证.
精英家教网
若按乙组装置定性检验上述红色沉淀成分,可根据
 
现象的发生与否即可判断.
若按乙组装置定量测定上述红色沉淀的成分,你认为理论上应该测定下列哪些物理量
 
(填序号).
①通入氢气的体积;
②反应前红色沉淀和硬质玻管的总质量;
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④实验前干燥管质量;
⑤硬质玻璃管质量;
⑥锌粒质量;
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
⑧实验后干燥管质量
该实验装置中距实际可行性方面存在的缺陷有
 
 
(请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菏泽二模)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水及部分产物已略去).   
(1)若X为金属单质,W是某强酸的稀溶液.X与少量W反应生成Z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8H++2NO3-=3Fe2++2NO↑+4H2O
3Fe+8H++2NO3-=3Fe2++2NO↑+4H2O
,向Y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
硫氰化钾
硫氰化钾
(填试剂名称),若溶液出现血红色,即可判断Y溶液中阳离子的存在.
(2)若X、Y为正盐,X的水溶液显酸性,W为NaOH溶液,写出Y与X在水溶液中转化为Z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Al3++3AlO2-+6H2O=4Al(OH)3
Al3++3AlO2-+6H2O=4Al(OH)3

(3)若X为强碱,常温下W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态氧化物.常温时,将Z的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溶液的PH变化是
变小
变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不考虑水的挥发),其原因是
亚硫酸根离子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2SO32-+O2=2SO42-,所以溶液的pH变小
亚硫酸根离子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2SO32-+O2=2SO42-,所以溶液的pH变小
(用简要的文字说明,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4)室温下,若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VmL0.1mol/L HA溶液,滴定曲线如2图所示,则a、b、c、d四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c
c
点;a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c(A-)>c(Na+)>c(H+)>c(OH-
c(A-)>c(Na+)>c(H+)>c(OH-
;取少量c点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0.1mol/L盐酸至中性,此时溶液中除H+、OH-外,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c(Na+)>c(A-)>c(Cl-
c(Na+)>c(A-)>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对于0.5mol/L Fe2(SO43和0.5mol/L CuSO4的混合溶液100mL,可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分离、提纯和转化.
方法1、用下图所示的流程进行分离,同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粉.

请回答:
(1)由滤液制取FeSO4?7H2O晶体要经过
加热蒸发
加热蒸发
冷却结晶
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等步骤,要想加快过滤的速度可以通过抽滤的方法,则抽滤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是
布氏漏斗、吸滤瓶
布氏漏斗、吸滤瓶

(2)用100mL的混合液制取FeSO4?7H2O晶体,制得的晶体质量至少
55.6
55.6
g.
方法2、用纸层析方法进行分离,实验步骤如下:
①点样:如右图所示,在滤纸条末端约2cm处用铅笔画一个小圆点作为原点.
在原点处滴一滴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晾干后再滴,重复3次,要求留下斑点的直径小于0.5cm.将滤纸条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下面.
②展开:在大试管中加入9mL丙酮和1mL 3mol?L-1硫酸,混合均匀.把滤纸末端浸入溶剂中约0.5cm,注意不要让试样点接触展开剂.塞紧橡胶塞,将大试管垂直静置.
③显色:待溶剂扩散到滤纸上端时,取下滤纸,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瓶口上方,用氨气熏.请回答:
(3)硫酸的作用是
抑制Cu2+和Fe3+的水解
抑制Cu2+和Fe3+的水解
;在层析操作时,不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的原因是
如果试样接触展开剂,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如果试样接触展开剂,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4)氨熏后红棕色出现在滤纸上端,其原因是
Fe3+更易溶于丙酮,展开的速度快
Fe3+更易溶于丙酮,展开的速度快
,由
色斑的形成和距离
色斑的形成和距离
可判断分离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摩尔盐[(NH42SO4?FeSO4?6H2O]是一种复盐,它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性质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某实验小组查得硫酸铵、七水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NH42SO4/g 73.0 75.4 78.0 81.0 84.5
FeSO4?7H2O/g 40.0 48.0 60.0 73.3 -
(NH42SO4?FeSO4?6H2O/g 18.1 21.2 24.5 27.9 31.3
该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按下列流程进行制取摩尔盐的实验:
(1)为了加快铁屑的溶解,可加入少量的
铜或硫酸铜等
铜或硫酸铜等
(填物质名称).
(2)反应Ⅰ进行后要“趁热过滤”,其目的是:
除去过量铁屑
除去过量铁屑
.实验中要在反应Ⅱ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其作用是:
防止温度降低析出FeSO4?7H2O造成FeSO4的损失,抑制Fe2+、NH4+的水解
防止温度降低析出FeSO4?7H2O造成FeSO4的损失,抑制Fe2+、NH4+的水解

(3)反应Ⅱ后的溶液经蒸发等操作所得固体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除去晶体表面的少量水分
除去晶体表面的少量水分

(4)在摩尔盐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2(NH3?H2O)=Fe(OH)2↓+2NH4+
Fe2++2(NH3?H2O)=Fe(OH)2↓+2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