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乙炔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测定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B中的CuSO4用于除去乙炔中混有的H2S.PH3.AsH3等还原性气体. ⑴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液体a是 . ⑵ 请配平C2H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2+ KMnO4+ H2SO4 == K2SO4 + MnSO4+ CO2↑+ H2O ⑶实验前D中含有x mol的KMnO4.实验时向D中通入一定量的乙炔直至酸性KMnO4溶液恰好完全褪色.实验完毕后装置D及E的总质量共增重y g.请通过计算求出所测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请用含字母x.y的代数式表示): . ⑷若该小组的实验原理及所有操作都正确.下列因素中.对所测乙炔相对分子质量的值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将装置A中产生的混合气体直接通入D中的酸性KMnO4溶液 B.将E装置换成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通入过量纯净的乙炔气体于酸性KMnO4溶液时.有部分乙炔未被氧化而逸出 ⑸另一活动小组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装置仍存在不足.请你用简要的文字说明改进的措施 . 答案:(1)CaC2+2H2O Ca(OH)2 + C2H2 ↑,饱和食盐水 ⑵ 1.2.3.1.2.2.4 ; ⑶ 2y/x,⑷ C ⑸在E装置后面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解析:(2)方程式配平时.乙炔中碳元素化合价为-1.升高10价.KMnO4到MnSO4降低5价.所以KMnO4和MnSO4前的计量数都为2,(3)实验中装置D及E增加的总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乙炔的质量.再根据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mol KMnO4完全反应增加的质量等于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可得Mr(C2H2)=2y/x . (4)此实验成功的关键.一是通入酸性KMnO4溶液的气体是干燥纯净的乙炔.二是E装置能够吸收反应产生的CO2和水蒸气.因此应该在E装置后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以排除空气中CO2和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课本中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实验室可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写出该化学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某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
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1min后鼓入空气.请填写下列空白:
精英家教网
(1)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①
 
;由于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②
 
精英家教网
(2)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解释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③
 
;你认为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用④
 
来计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烟台模拟)某课外活动小组根据Mg与CO2的反应原理,探究Mg与NO2的反应及固体产物.该小组通过实验确认Mg能在NO2中燃烧,并对固体产物提出三种假设:
I.固体产物为MgO;Ⅱ.固体产物为Mg3N2;III.固体.产物为
固体为MgO和Mg3N2
固体为MgO和Mg3N2

已知:2NO2+2NaOH=NaNO3+H2O;Mg3N2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下列仪器组装探究实验装置,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每种仪器只用一次):
a接
d或e
d或e
e或d
e或d
b或c
b或c
c或b
c或b
g
g


(2)装置组装好后,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是
对圆底烧瓶微热,若插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导气管口处冒气泡,停止加热,该导气管中形成一段稳定水柱,表示气密性完好
对圆底烧瓶微热,若插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导气管口处冒气泡,停止加热,该导气管中形成一段稳定水柱,表示气密性完好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4H++2NO3-=Cu2++2NO2↑+2H2O
Cu+4H++2NO3-=Cu2++2NO2↑+2H2O

(4)装置C中盛装的干燥剂可以是(填序号)
②④
②④

①浓硫酸  ②无水CaCl2  ③碱石灰  ④五氧化二瞵
(5)实验开始时,先让A中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待B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再点燃B处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
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干扰实验
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干扰实验

(6)实验前镁粉的质量为12.00g,镁粉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同一固体残留物称量了三次,所得数据分别是17.00g、18.02g、17.98go以上数据能否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托盘天平获得.通过计算判断以上假设
是成立的.
(7)为了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还需对组装好的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在装置B和D之间连接一干燥装置
在装置B和D之间连接一干燥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2+4H++2C1-
  △  
.
 
Mn2++C12↑+2H2O
MnO2+4H++2C1-
  △  
.
 
Mn2++C12↑+2H2O

(2)装置A中烧瓶内固体可以选用
ABEF
ABEF
(选填以下选项的代号).
A.碱石灰  B.生石灰  C.二氧化硅
D.五氧化二磷  E.烧碱  F.氢氧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3)上图A-F是按正确实验装置顺序排列的.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上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
B
,D
,E

(4)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NH3+3C12=6NH4C1+N2
8NH3+3C12=6NH4C1+N2
.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验其中的NH4+
取适量该白色固体与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共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无色气体;则证明有NH4+存在
取适量该白色固体与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共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无色气体;则证明有NH4+存在

(5)若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只含有N2和少量Cl2,应如何处理才能不污染环境?
可将尾气通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后再排出
可将尾气通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后再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课本中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实验室可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写出该化学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H3CHO+2Cu(OH)2
加热
CH3COOH+Cu2O↓+2H2O
CH3CHO+2Cu(OH)2
加热
CH3COOH+Cu2O↓+2H2O

(2)某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
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若溶液呈酸性,则为猜想①,否则为猜想②
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若溶液呈酸性,则为猜想①,否则为猜想②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1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1min后鼓入空气.请填写下列空白:
(1)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2)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适当加快生成乙醇蒸汽的速率,获得平稳的乙醇气流
适当加快生成乙醇蒸汽的速率,获得平稳的乙醇气流
;由于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
发生倒吸
发生倒吸

(3)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试解释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
鼓气多反应放热多,过量的气体会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
鼓气多反应放热多,过量的气体会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
;你认为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用
单位时间内甲中的气泡数
单位时间内甲中的气泡数
来计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lmin后鼓入空气.请填写下列空白:
(1)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H3CH2OH+O2
Cu
2CH3CHO+2H2O
2CH3CH2OH+O2
Cu
2CH3CHO+2H2O

(2)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且较均匀
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且较均匀
;由于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
发生倒吸
发生倒吸

(3)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解释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
鼓气多反应放热多,过量的气体会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
鼓气多反应放热多,过量的气体会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
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用
单位时间内甲中的气泡数
单位时间内甲中的气泡数
来计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