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王老师表演了魔术“会冒烟的绳子 .他先将盛有少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讲桌上.再把一根下端湿润的绳子悬于烧杯上方.绳子立即冒白烟.白烟过后.绳子完好无损.烧杯中和绳子上原有的物质分别是 ( ) A.浓氢氧化钠溶液-浓盐水 B.稀碳酸钠溶液-浓盐水 C.浓盐酸-浓氨水 D.稀硫酸-浓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王老师表演了魔术“会冒烟的绳子”。他先将盛有少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讲桌上,再把一根下端湿润的绳子悬于烧杯上方,绳子立即冒白烟。白烟过后,绳子完好无损。烧杯中和绳子上原有的物质分别是

[     ]

A.浓氢氧化钠溶液-浓盐水
B.稀碳酸钠溶液-浓盐水
C.浓盐酸-浓氨水
D.稀硫酸-浓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3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_

A.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 苯和溴水发生反应可生成无色、比水重的液体溴苯

B.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

完成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实验

C.醇中含有少量水可加入硫酸铜再蒸馏制得无水乙醇

D.试管中先加入一定量浓硫酸,再依次加入适量浓硝酸、苯,然后加热制取硝基苯

E.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

F.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

刚好溶解为止

G.验证溴乙烷水解产物时,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振荡溶液、静置、

待液体分层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二)(7分)乙醇分子中的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氧化为醛基,为验证此性质,有关实验如下:

(1)在试管中加入2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后立即插入乙醇中,反复操作几次后把铜丝晾干称重,发现其质量未发生变化,由此可推测铜丝的作用是            ,反应方程式为:                     

(2)某化学兴趣小组认为上述实验操作简单,但

     通过实验得到的信息量较少。他们对此实验

     进行了完善(如图,夹持仪器略去)。指导老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出

      以下意见:

   优点:实验原理正确,相对实验(1)而言,在

         反应产物的检验方面有较大改进。

缺点:加热时乙醇汽化速率不易控制,有可能

      造成C装置中产生倒吸现象。

注意:B装置若加热温度过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同学们因此又对实验进行研讨和改进:

① A处采用了水浴加热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                          

② C装置可改用以下          装置(填字母)。

    

③ 实验时可对B部分采取合理的操作方法以防止安全隐患,请对此提出你的意见: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开封一模)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及SO2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使用教材所提供的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不仅安全性差而且易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同学们的讨论以及老师的指导,该小组设计了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2)请写出玻璃导管的作用
防止B中的液体倒吸
防止B中的液体倒吸
(只写一点就可);
(3)对试管A进行加热,发现D试管中有气泡逸出,品红溶液很快褪色,但最终未见C试管中氢氧化钡溶液出现浑浊,为探究C试管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在化学手册中只查阅到下列物质常温下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 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
Ca(OH)2 0.173 Ba(OH)2 3.89
CaCO3 0.0013 BaSO3 0.016
Ca(HCO32 16.60
请你应用类比研究方法帮他们预测C试管未出现浑浊的原因:
生成了溶解度较大的亚硫酸氢钡
生成了溶解度较大的亚硫酸氢钡

(4)为验证C试管中溶液的组成,进行了下列实验,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现象
方案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加热,用①
湿润的品红试纸
湿润的品红试纸
检验产生的气体.
试管中有气泡生成,品红试纸褪色
试管中有气泡生成,品红试纸褪色
方案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③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溶液并观察现象.
试管中出现浑浊
试管中出现浑浊
(5)实验完毕,取下试管B并加热,可观察的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恢复为红色
溶液由无色恢复为红色
,该实验可以达到的目的是
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是不稳定的
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是不稳定的

(6)试管D用于吸收多余的SO2,向吸收SO2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写出加溴水后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32-+Br2+2OH-=H2O+SO42-+2Br-
SO32-+Br2+2OH-=H2O+SO42-+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盛有新配制的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快速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他们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1)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的Fe2+的干扰造成的,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可以排除Fe2+的干扰,理由是
 

(2)乙同学认为红色消失,说明Fe(SCN)3被破坏,红棕色NO2说明了某些离子与HN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推测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根据C、S、N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相关知识推断SCN-的结构式为
 

(3)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实验方案1,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为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此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不必细究),请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离子的方程式:
 

(4)丙同学认为SCN-的性质 还可进一步探究,设计了方案2,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消失变为黄色,而加入过量的碘水时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丙同学的设计意图是
 

(5)通过本次探究,可知用SCN-间接检验Fe2+时应注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开封一模)1.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初步认为可能含有Fe3+、Ba2+、K+、OH-、Cl-、CO2-3、SO2-4.为了进一步确认,取样进行实验检测:
①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
②向取样的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③用pH试纸测定污水的pH,试纸显深蓝色.
(1)由此可知,该污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Ba2+、OH-
Ba2+、OH-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
Fe3+、CO32-、SO42-
Fe3+、CO32-、SO42-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K+、Cl-
K+、Cl-

(2)简述通过实验进一步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离子的操作步骤及现象
用铂丝蘸取少量的待测液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若发现火焰呈现紫色,则说明含有钾离子,另取少量的待测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几滴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氯离子
用铂丝蘸取少量的待测液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若发现火焰呈现紫色,则说明含有钾离子,另取少量的待测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几滴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氯离子

2.实验室为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四种红色溶液,它们分别可能是KMnO4酸性溶液、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滴有石蕊的稀硫酸和品红溶液.另外还提供了常见的仪器和药品.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允许选用一种试剂对上述四种溶液加以鉴别.
(1)甲组同学选用了FeCl2溶液,试写出该组同学鉴别出NaOH溶液的有关离子方程式:
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2)乙组同学选用了Na2SO3溶液,他们直接能鉴别出来的溶液及对应的现象分别是
KMnO4酸性溶液、硫酸溶液;红色褪去、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KMnO4酸性溶液、硫酸溶液;红色褪去、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丙组同学选用了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上述四种溶液,他们选择的试剂可能是
(NH42SO3或NH4HSO3或(NH42S
(NH42SO3或NH4HSO3或(NH4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