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画出点A到直线q的距离.再量出点A到直 的线q的距离.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要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池塘两岸A、B两点的距离,有的同学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1)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过A作线段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1,使∠ACB1=∠ACB,这时只要量出AB1的长度,就知道AB的长了.这种作法对吗?并请说明理由.

(2)你一定还有更好的测量AB的方法,请说出一种,画出图形,并说明你的作法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24、综合应用:要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池塘两岸A、B两点的距离,有的同学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1)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过A作线段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1,使∠ACB1=∠ACB,这时只要量出AB1的长度,就知道AB的长了.这种做法对吗?并请说明理由.

(2)你一定还有更好的测量AB的方法,请说出一种,画出图形,并说明你的做法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解答相应问题:
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高,设AD=h.点P(不与点A、B、C重合)到AB的距离PE=h1,到AC的距离PF=h2,到BC的距离PH=h3
如图1,当点P与点D重合时,我们容易发现:h1=
1
2
h,h2=
1
2
h,因此得到:h1+h2=h.
小明同学大胆猜想提出问题:如图2,若点P在BC边上,但不与点D重合,结论h1+h2=h还成立吗?通过证明,他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证明如下:
证明:如图3,连接AP.
∴S△ABC=S△ABP+S△APC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AB=BC=CA=a.
∵AD⊥BC,PE⊥AB,PF⊥AC,
1
2
BC•AD=
1
2
AB•PE+
1
2
AC•PF
1
2
a•h=
1
2
a•h1+
1
2
a•h2
∴h1+h2=h.
(1)进一步猜想:当点P在BC的延长线上,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你证明;若不成立,请猜想h1,h2与 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借助答题卡上的图4)
(2)我们容易知道,当点P在CB的延长线及直线AB,AC上时,情况与前述类似,这里不再说明.
继续猜想,你会进一步提出怎样的问题呢?请在答题卡上借助图5精英家教网画出示意图,写出你提出的问题,并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解答相应问题:
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高,设AD=h.点P(不与点A、B、C重合)到AB的距离PE=h1,到AC的距离PF=h2,到BC的距离PH=h3
如图1,当点P与点D重合时,我们容易发现:h1=数学公式h,h2=数学公式h,因此得到:h1+h2=h.
小明同学大胆猜想提出问题:如图2,若点P在BC边上,但不与点D重合,结论h1+h2=h还成立吗?通过证明,他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证明如下:
证明:如图3,连接AP.
∴S△ABC=S△ABP+S△APC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AB=BC=CA=a.
∵AD⊥BC,PE⊥AB,PF⊥AC,
数学公式BC•AD=数学公式AB•PE+数学公式AC•PF
数学公式a•h=数学公式a•h1+数学公式a•h2
∴h1+h2=h.
(1)进一步猜想:当点P在BC的延长线上,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你证明;若不成立,请猜想h1,h2与 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借助答题卡上的图4)
(2)我们容易知道,当点P在CB的延长线及直线AB,AC上时,情况与前述类似,这里不再说明.
继续猜想,你会进一步提出怎样的问题呢?请在答题卡上借助图5画出示意图,写出你提出的问题,并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26、如图,七年级(6)班的小毛站在河边的A点处,观察河对面(正北方向)点B处的一棵小树,他很想知道自己距离这棵树有多远.可是身边没有测量的工具,于是他运用本学期学到的数学知识,设计了如下方案:
先向正东方向走了30步到达电线杆C,接着再向东走了30步到达D处,然后向正南方向继续行走,当看到电线杆C、小树B与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E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小毛向正南方向恰好走了40步.
(1)根据题意,画出测量的路线图;
(2)如果小毛的一步大约0.5m,试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约多少?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