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3?浙江模拟)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物的成份、性质和用途,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1)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

①制备并收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上述各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方向连接顺序为
a、e、d、b、c、g、f
a、e、d、b、c、g、f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②该实验还存在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
装置的最后需要连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
装置的最后需要连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

(2)某同学将一定量铁粉与Cl2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固体物质a,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①提出假设:(请把下列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①:该固体物质是FeCl3;假设②:
FeCl2
FeCl2
;假设③:
FeCl3 和FeCl2 混合物
FeCl3 和FeCl2 混合物

②设计实验方案:
取少量固体物质a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取两份a溶液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如下表,请在表格内的横线处填空.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在溶液中加
KSCN溶液
              固体物质中有FeCl3
向a溶液中滴加
酸性KMnO4溶液
KMnO4溶液色
不褪色
固体物质中不含______
由此得出结论:假设
成立(填序号①②③).
(3)为进一步探究物质a的性质,他们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AD
AD
(填写序号)
A.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a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证明Fe(OH)3溶解度小于Mg(OH)2溶解度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C.向沸水中滴加a的饱和溶液,立即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2O3固体
(4)a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的腐蚀剂,得到含有Cu2+等的废液,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如图的装置从得到的废液中提炼金属铜.该过程中甲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CH4+10OH--8e-=CO32-+7H2O
CH4+10OH--8e-=CO32-+7H2O
,若乙池中装入废液500mL,当阴极增重3.2g时,停止通电,此时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1.12L
1.12L
(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用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
Ⅰ.(1)配制250mL0.1mol/L盐酸溶液需要浓盐酸(密度为1.2g/mL,质量分数为36.5%)的体积为
2.1mL
2.1mL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BCAFED
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造成浓度偏高的操作是
AC
AC

A.溶解后的溶液未冷至室温就转入容量瓶中;
B.洗涤烧杯和玻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C.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
D.定容时眼睛仰视刻度线;
Ⅱ.(1)某学生设计的用该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氯气的装置如图:

①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2+4H++2Cl-=Mn2++Cl2↑+2H2O
MnO2+4H++2Cl-=Mn2++Cl2↑+2H2O

②乙中盛的试剂是
饱和NaCl溶液
饱和NaCl溶液
;作用是
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丙中盛的试剂是
浓硫酸
浓硫酸

(2)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mL该浓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标况下的氯气的体积为
1344
1344
mL,而实际值明显少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有:
部分浓盐酸挥发了
部分浓盐酸挥发了
;②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稀盐酸不能被氧化成氯气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稀盐酸不能被氧化成氯气

(3)若将制得的少量氯气通入无色的饱和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
棕黄色
棕黄色
色,其离子方程式是
Cl2+2I-=2Cl-+I2
Cl2+2I-=2Cl-+I2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则溶液分为两层,下层是显
紫红色
紫红色
色,这种操作叫做
萃取
萃取

(4)若将制得的氯气制成饱和氯水,则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保存在细口棕色试剂瓶中,放置冷暗处
保存在细口棕色试剂瓶中,放置冷暗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实验室 进行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

   (一)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I制备和收焦干燥纯净的氯气以备后续实验;

    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请根据实验目的将装置I中虚线框内装置补充完整并在括号内注明所需试剂;

   (二)在上图所示装置Ⅱ中,在试管中先加入过量铁粉,再滴入少量CaSO4溶液,最后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塞上胶塞,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①检查制取氢气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            

        ②当点燃氢后,将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三)当氢气停止燃烧后,取出导管,同学们进行了分组探究实验。A组同学发现制氢气后的试管中还有较多固体剩余,同学们将足量氯气通入试管中,发现固体全部消失,但未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B组同学向集气瓶中注入适量水,用力振荡后,向中满入少量Na2SO3溶液,发现溶液中没有出现黄色沉淀,但再向溶液中滴入稀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后,生成了白色沉淀。[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同学们分析是由于集气瓶中还有少量氯气残留的缘故。可以解释该实验现象的两个离子方程式是:

        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实验室 进行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

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I制备和收焦干燥纯净的氯气以备后续实验;

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请根据实验目的将装置I中虚线框内装置补充完整并在括号内注明所需试剂;

在右图所示装置Ⅱ中,在试管中先加入过量铁粉,再滴入少量CaSO4溶液,最后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塞上胶塞,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①检查制取氢气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                          

②当点燃氢后,将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当氢气停止燃烧后,取出导管,同学们进行了分组探究实验。A组同学发现制氢气后的试管中还有较多固体剩余,同学们将足量氯气通入试管中,发现固体全部消失,但未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B组同学向集气瓶中注入适量水,用力振荡后,向中满入少量Na2SO3溶液,发现溶液中没有出现黄色沉淀,但再向溶液中滴入稀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后,生成了白色沉淀。[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同学们分析是由于集气瓶中还有少量氯气残留的缘故。可以解释该实验现象的两个离子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物的成份、性质和用途,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1)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

①制备并收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上述各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方向连接顺序为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②该实验还存在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                                  
(2)某同学将一定量铁粉与Cl2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固体物质a,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①提出假设:(请把下列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①:该固体物质是FeCl3;假设②:              ;假设③:              
②设计实验方案:
取少量固体物质a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取两份a溶液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如下表,请在表格内的横线处填空。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在溶液中加
KSCN溶液
             
固体物质中有FeCl3
向a溶液中滴加
酸性KMnO4溶液
KMnO4溶液紫色
不褪色
固体物质中不含______
由此得出结论:假设     成立(填序号①②③)。
(3)为进一步探究物质a的性质,他们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a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证明Fe(OH)3溶解度小于Mg(OH)2溶解度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C.向沸水中滴加a的饱和溶液,立即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2O3固体
(4)a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的腐蚀剂,得到含有Cu2+等的废液,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如右图的装置从得到的废液中提炼金属铜。该过程中甲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若乙池中装入废液500mL,当阴极增重3.2g时,停止通电,此时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为        (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