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 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E.Na2CO3溶液不能保存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F.将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浸人稀盐酸溶液.测定溶液的pH (2)化学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请用“> .“< 或“一 填写下列空白: ①实验时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得锥形瓶中待测液的浓度 实际浓度.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 g氯化钠.若将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颠倒了.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10.4 g. ③用容量瓶配制500 mL0.1 mol·L-1.NaOH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0.1 mol·L-1.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ACEG
ACEG

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翻失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B.滴定实验中用的移液管、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
C.做完酚醛树脂实验的试管可用乙醇浸泡后清洗.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一般用盐酸酸化,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硫气体
E.除去氯化镁溶液中含有的FeCl3 杂质,可采用加入MgO调节pH除去.
F.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出来,等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G.可用移液管量取0.10mol/L 的KMnO4溶液25.10mL
H.用pH试纸测得某新制氯水的pH值为3
(2 ) 下列实验没有错误的是
DE
DE


(3)如图1为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有的仪器被放大)

A图中液面所示溶液的体积为
28.0
28.0
mL,用上述四种仪器中的某种测量一液体的体积,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M mL,若M>N,则所使用的仪器是
C
C
(填字母标号).
(4)中和热的测定如图2所示,该装置图中有两处实验用品没有画出,它们是烧杯上方的泡沫塑料盖和
环形玻璃搅拌棒
环形玻璃搅拌棒
.完成一次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至少要使用
3
3
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试剂的纯度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氢氧化钠是实验室的常备试剂,但因受空气的影响而含有碳酸钠杂质.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某化学研究性小组为测定混有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样品的纯度提出如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称取m1g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BaC1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固体m2g,计算NaOH的纯度.
(1)如何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取最后的滤液少许与试管内,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干净.(或取最后的滤液少许与试管内,滴加硫酸钠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干净)
取最后的滤液少许与试管内,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干净.(或取最后的滤液少许与试管内,滴加硫酸钠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干净)

方案二 将m1g样品放入圆底烧瓶中,分液漏斗中装入足量试剂X,测量产生CO2的量有多种方式,该组甲、乙两位同学提出了不同方法.
甲同学利用图1装置测量产生CO2的体积
乙同学利用图2装置测量产生CO2的质量,乙同学的具体操作是: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为m2g,加入足量试剂X使样品完全反应,然后通入足量的空气后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为m3g.
(2)装置中的试剂分别是X:
稀硫酸
稀硫酸
   Y: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Z:
无水CaCl2
无水CaCl2

图1装置反应后烧瓶中总会留有CO2
 (填“是”、“否”)影响测出的CO2的体积.
图2装置中若没有通空气的操作,则测得NaOH的纯度
偏高
偏高
  (填“偏高”、“偏低”)
方案三  称取m g样品配成 V mL溶液,取V1 mL溶液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和几滴酚酞,再用标准盐酸(浓度用c(HCl)表示)滴定,测出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2  mL,用m、V、V1、V2、c(HCl)计算NaOH的纯度.
(3)根据方案三计算NaOH的纯度的表达式为(不必简化):
V
V1
×c(HCl)×V2×10-3×40
m
×100%
V
V1
×c(HCl)×V2×10-3×40
m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顺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试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某同学认为MnO2与浓HCl反应制得的Cl2中含有HCl气体,该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装量时行验证.
已知B中试剂为CCl4,则:
①判定含有HCl气体的实验现象为:
C装置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D装置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C装置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D装置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装置A中两仪器名称分别为: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烧瓶
烧瓶

③有人认为可将D装置溶液换成另一溶液,你认为可能为: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2)某课外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用石油化学工业的废气催化剂(主要成份为Ag/α-Al2O3)来回收金属银和α-Al2O3,部分操作过程省略.α-Al2O3作为催化剂的载体,且不溶于硝酸:
Ag/α-Al2O3  
①Ag/α-Al2O3加HNO3溶解可选用图2所示装置中的
a
a
 (选填a、b、c)
②实验操作II中,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漏斗、玻璃棒、烧杯
漏斗、玻璃棒、烧杯

③实验操作II中能否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
 (填“能”或“否”)原因是
一般用自来水用氯气消毒,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6 H++Al2O3=2Al3++3H2O,导致回收的氧化铝的质量减少,所以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
一般用自来水用氯气消毒,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6 H++Al2O3=2Al3++3H2O,导致回收的氧化铝的质量减少,所以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
(结合有关离子方程式给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④操作I中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Ag+NO3-+2H+=3Ag++NO↑+H2O
Ag+NO3-+2H+=3Ag++N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确搭配、选择、识别各种实验装置,是基本的化学素养之一.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四小题.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两个典型的定量实验.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1mol/L的稀硫酸标准溶液,然后用其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ABD

A.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B.如果实验中需用60mL 的稀硫酸标准溶液,配制时应选用100mL容量瓶;
C.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会导致所配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小;
D.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浓度的稀硫酸,则测得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偏大;
E.配制溶液时,若在最后一次读数时俯视读数,则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F.中和滴定时,若在最后一次读数时俯视读数,则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2)右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B
B

A.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C.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制取二氧化硫
D.电石和水制取乙炔
(3)实验室可用右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
B
B

A.S02        B.NH3
C.NO         D.Cl2
(4)某同学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出现小气球鼓起来的现象,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试剂可能是
C
C

A.铜与浓硫酸          B.铁与浓硫酸
C.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5)指出下面3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
滴管口伸入试管中;试管口向上;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
滴管口伸入试管中;试管口向上;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


A
滴管口伸入试管中
滴管口伸入试管中
;B
试管口向上
试管口向上
; C
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
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练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常见仪器,熟悉常见实验用品是正确进行实验的基础.试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室需要0.1mol?L-1 NaOH溶液450mL和0.5mol?L-1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AC
AC
(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烧杯
玻璃棒、烧杯
(填仪器名称).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
BCEF
BCEF
(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
2.0
2.0
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
大于
大于
0.1mol?L-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13.6
13.6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