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两个角两条边对应平行,其中一个角为34度,则另一个角为 度. A.34° B.56° C.34°或56° D.34°或146°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如图1,在平面内取一点O,过点O作两条夹角为60°的数轴,使它们以点O为公共原点且具有相同的单位长度,这样在平面内建立的坐标系称为斜坐标系,我们把水平放置的数轴称为横轴(记作a轴),将斜向放置的数轴称为斜轴(记作b轴).类似
于直角坐标系,对于斜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作b轴、a轴的平行线交a轴、b轴于点M、N,若点M、N分别在a轴、b轴上所对应的实数为m与n,则称有序实数对(m,n)为点P的坐标.可知建立了斜坐标系的平面内任意一个点P与有序实数对(m,n)之间是相互唯一确定的.
精英家教网
(1)请写出图2(其中虚线均平行于a轴或b轴)中点P的坐标,并在图中标出点Q(2,-3);
(2)如图3(其中虚线均平行于a轴或b轴),在斜坐标系中点A(1,4)、B(1,-1)、C(6,-1).
精英家教网
①判断△ABC的形状,并简述理由;
②如果点D在边BC上,且其坐标为(2.5,-1),试问:在边BC上是否存在点E使△ACE与△ABD相全等?如有,请写出点E的坐标,并说明它们全等的理由;如没有,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1,在平面内取一点O,过点O作两条夹角为60°的数轴,使它们以点O为公共原点且具有相同的单位长度,这样在平面内建立的坐标系称为斜坐标系,我们把水平放置的数轴称为横轴(记作a轴),将斜向放置的数轴称为斜轴(记作b轴).类似
于直角坐标系,对于斜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作b轴、a轴的平行线交a轴、b轴于点M、N,若点M、N分别在a轴、b轴上所对应的实数为m与n,则称有序实数对(m,n)为点P的坐标.可知建立了斜坐标系的平面内任意一个点P与有序实数对(m,n)之间是相互唯一确定的.

(1)请写出图2(其中虚线均平行于a轴或b轴)中点P的坐标,并在图中标出点Q(2,-3);
(2)如图3(其中虚线均平行于a轴或b轴),在斜坐标系中点A(1,4)、B(1,-1)、C(6,-1).

①判断△ABC的形状,并简述理由;
②如果点D在边BC上,且其坐标为(2.5,-1),试问:在边BC上是否存在点E使△ACE与△ABD相全等?如有,请写出点E的坐标,并说明它们全等的理由;如没有,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1,在平面内取一点O,过点O作两条夹角为60°的数轴,使它们以点O为公共原点且具有相同的单位长度,这样在平面内建立的坐标系称为斜坐标系,我们把水平放置的数轴称为横轴(记作a轴),将斜向放置的数轴称为斜轴(记作b轴).类似
于直角坐标系,对于斜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作b轴、a轴的平行线交a轴、b轴于点M、N,若点M、N分别在a轴、b轴上所对应的实数为m与n,则称有序实数对(m,n)为点P的坐标.可知建立了斜坐标系的平面内任意一个点P与有序实数对(m,n)之间是相互唯一确定的.

(1)请写出图2(其中虚线均平行于a轴或b轴)中点P的坐标,并在图中标出点Q(2,-3);
(2)如图3(其中虚线均平行于a轴或b轴),在斜坐标系中点A(1,4)、B(1,-1)、C(6,-1).

①判断△ABC的形状,并简述理由;
②如果点D在边BC上,且其坐标为(2.5,-1),试问:在边BC上是否存在点E使△ACE与△ABD相全等?如有,请写出点E的坐标,并说明它们全等的理由;如没有,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用几根小棒搭成一个有两条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他先找到一根6cm与一根16cm长的小棒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然后他又找到了长分别为5cm、8cm、12cm的三根小木棒,其中有几根可以用来作平行四边形的边?为什么?你自己动手搭一搭,如果一根小棒可以用来作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那么它的长度应在什么范围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莒南县一模)【典型练习】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无需证明)
【拓展变式】小明很顺利的完成了上面的练习后,又进一步对该命题进行了发散思维,把原命题中的一些条件进行了变换,得到了如下三个不同的命题:
(1)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夹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探索新知】小明对这三个命题,无法判断其命题的真假,于是他向老师求教.数学老师对命题(1)做出了一些指导,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面的解答过程.
已知:如图,AB=A′B′,AD=A′D′,AD是BC边上的中线,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C≌△A′B′C′,
证明:如图,延长AD至E使AD=DE,连接BE,延长A′D′至E′使A′D′=D′E′,连接B′E′.
【合作学习】对于命题(2)、(3),你能帮助小明判断命题的真假吗?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完整的证明,如果是假命题,在下面的空白处做出解答.(要求:画出图形,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