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在长玻璃管中放少量白磷.玻璃管的一端用软木塞或纸团塞紧.另一端敞开.先均匀加热红磷周围的玻璃管.然后在放红磷的地方加强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玻璃管内有黄色蒸气产生.并且在玻璃管内壁冷的地方有黄色固体附着.此固体即为白磷. 实验2: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打开玻璃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杯内液体呈红色.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具有碱性的氨水.(思考:如何用只用试管和烧杯做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 实验3: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两根玻璃棒接近.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当两根玻璃棒接近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这是由于氨水挥发出来的NH3与盐酸挥发出来的HCl化合形成微小的NH4Cl晶体.(思考:NH3与浓硝酸.浓硫酸靠近时有什么现象?) 实验4: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不久.在试管上端的试管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这是由于受热时.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冷却后.NH3和HCl又重新结合.生成NH4Cl. 实验5: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NH4)2SO4和NH4NO3固体.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10%的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体产生.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变蓝.说明(NH4)2SO4和NH4NO3都能与NaOH反应生成NH3. 实验6: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透明塑料袋将试管口罩上并系紧.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将加稀硝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稍稍松开一会儿.使空气进入塑料袋.再将塑料袋系紧.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反应开始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是塑料袋膨胀.加浓硝酸的试管中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加稀硝酸的试管中反应较缓慢.放出无色气体,当空气进入以充满无色气体的塑料袋后.无色气体变成了红棕色. 在上面的实验中.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2.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生成了NO2.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系列实验.
(1)用下图A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
肥皂泡破裂,有爆鸣声
肥皂泡破裂,有爆鸣声
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4H2O
  △  
.
 
Fe3O4+4H2
3Fe+4H2O
  △  
.
 
Fe3O4+4H2

(2)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反应,收集并测量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计算出铁粉的转化率.
①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应选上图M,N中的
N
N
装置
②称取0.24g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然后加热至无气体放出.若室温下氢气密度约为0.088g/L,最好选用
B
B
规格的量筒(选填字母序号)
A.100ml          B.200ml            C.500ml            D.1000ml
(3)为了证明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3价的Fe,他们计划取出少量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在下表中填写滴加KSCN溶液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与解释(可以不填满).
现象 结论与解释


可能①


可能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1)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
①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听到
爆鸣声
爆鸣声
时,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
②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4H2O(g)
 高温 
.
 
Fe3O4+4H2
3Fe+4H2O(g)
 高温 
.
 
Fe3O4+4H2

③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B
B

A.阻止铁与水蒸汽反应    B.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   C.无法确定
(2)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反应,收集并测量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出铁粉的转化率.
①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应选图中的
B
B
装置.

②称取0.24g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然后加热至无气体放出.若室温下氢气密度约为0.088g/L,最好选用
B
B
规格的量筒.
A.100mL    B.200mL   C.500mL        D.1 0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系列实验。

(1)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                                                              

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

(2)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反应,收集并测量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计算出铁粉的转化率。

①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应选右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A或B)。

②称取0.24g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然后加热至无气体放出。若室温下氢气密度约为0.088g/L,最好选用      规格的量筒(选填字母序号)

  A.100mL         B.200mL          C.500mL         D.1000mL 

③收集的气体体积为VL,铁粉的转化率为       

(3)为了证明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3价的Fe,他们计划取出少量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在下表中填写滴加KSCN溶液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与解释(可以不填满)。

 

现象

结论与解释

可能①

 

 

可能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系列实验。

(1)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                                                              

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

(2)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反应,收集并测量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计算出铁粉的转化率。

①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应选右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A或B)。

②称取0.24g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然后加热至无气体放出。若室温下氢气密度约为0.088g/L,最好选用      规格的量筒(选填字母序号)

  A.100mL          B.200mL          C.500mL         D.1000mL 

③收集的气体体积为VL,铁粉的转化率为       

(3)为了证明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3价的Fe,他们计划取出少量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在下表中填写滴加KSCN溶液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与解释(可以不填满)。

 

现象

结论与解释

可能①

 

 

可能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1)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

①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________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

②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

(2)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反应,收集并测量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出铁粉的转化率。

①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应选图中的________装置。

②称取0.24 g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然后加热至无气体放出。若室温下氢气密度约为0.088 g/L,最好选用______规格的量筒(选填字母序号)。

A.100 mL               B.200 mL

C.500 mL                     D.1 00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