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的是( ) 解析:A项中-CH3中的三个H不可能都在苯环所在的平面上. 答案:A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图示甲和乙是某学校王老师制备NH3并进行性质实验时的改进装置。按图甲把仪器安装好,称取2 g固体氯化铵装入试管底部,再快速称取2 g氢氧化钠覆盖在氯化铵上方;立即用带有滴管的塞子塞紧(滴管预先吸入约2 mL浓氨水);烧杯内盛滴有酚酞试液的水:把浓氨水滴入试管里,可立即观察到试管内发生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

将上述收满NH3的圆底烧瓶取下,改装成图乙所示的装置,胶头滴管内事先预吸入2 mL H2O,此时小气球系在玻璃管上呈自然松弛状态;将滴管内的水慢慢滴入烧瓶中,轻轻晃动烧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便可以验证NH3的某个性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教材中是通过固体物质间加热反应来制取NH3的,该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关于王老师能用图甲制取NH3的原因分析,有道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①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NH3·H2O+OH-,NaOH使平衡向左移动

②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NH3·H2O+OH-,NH4Cl使平衡向左移动

③NaOH溶于水时放热,使体系的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

④NH4Cl与NaOH在此情况下可反应生成NH3,即+OH-NH3↑+H2O

⑤NH4Cl会分解释放出NH3

(3)图甲中的NH4Cl与NaOH固体混合物能否用CaO固体代替__________(填“能”与“不能”)

(4)如何判断图甲中烧瓶已收满N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了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如图所示:在B槽中装有500 mL水,容积为a mL的试管A充满了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将试管A倒插入B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余下气体的体积为0.5a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通过导气管C往余下0.5a mL气体的试管A中通入氧气,当试管A中充满液体时停止通入氧气,则共通入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mL,然后将试管取出水槽,水槽B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1(设溶液的体积仍为50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I) 下图甲和乙是某学校王老师制备NH3 并进行性质实验时的改进装置。按图甲把仪器安装好,称取2g 固体氯化铵装入试管底部,再快速称取2g 氢氧化钠覆盖在氯化铵上方;立即用带有滴管的塞子塞紧(滴管预先吸入约2mL 浓氨水);烧杯内盛滴有酚酞试液的水:把浓氨水滴入试管里,可立即观察到试管内发生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

将上述中收满NH3 的圆底烧瓶取下,改装成图乙所示的装置,胶头滴管内事先预吸入2mLH2O ,此时小气球系在玻璃棒上呈自然松驰状态;将滴管内的水慢慢滴入烧瓶中,轻轻晃动烧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便可以验证NH3 的某个性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教材中是用与制O2相同的制备装置来加热制取NH3的,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关于王老师能用图甲制取NH3的原因分析,有道理的是__________。

①在NH3 · H2O 中有平衡使平衡向左移动

②在NH3· H2O 中有平衡使平衡向左移动

③Na0H 溶于水时放热,使体系的温度升高,NH3 的溶解度减小

④NH4Cl与NaOH 在此情况下可反应生成NH3

⑤NH4Cl 会分解释放出NH3

(3)图甲中的NH4Cl 与NaOH 固体混合物能否用CaO 固体代替     (填”能”与”不能”)

(4)如何判断图甲中烧瓶己收满N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它说明了NH3

                

(Ⅱ)如上图所示:在B槽中装有500 mL水,容积为a mL的试管A充满了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将试管A倒插入B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余下气体的体积为0.5a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通过导气管C往余下0.5a mL气体的试管A中持续通入氧气,A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试管A中充满气体时停止通入氧气,然后将试管取出水槽,则共通入氧气的体积为     ________mL,水槽B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设溶液的体积仍为50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分)(I) 下图甲和乙是某学校王老师制备NH3 并进行性质实验时的改进装置。按图甲把仪器安装好,称取2g固体氯化铵装入试管底部,再快速称取2g氢氧化钠覆盖在氯化铵上方;立即用带有滴管的塞子塞紧(滴管预先吸入约2mL 浓氨水);烧杯内盛滴有酚酞试液的水:把浓氨水滴入试管里,可立即观察到试管内发生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

将上述中收满NH3 的圆底烧瓶取下,改装成图乙所示的装置,胶头滴管内事先预吸入2mLH2O ,此时小气球系在玻璃棒上呈自然松驰状态;将滴管内的水慢慢滴入烧瓶中,轻轻晃动烧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便可以验证NH3的某个性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教材中是用与制O2相同的制备装置来加热制取NH3的,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关于王老师能用图甲制取NH3的原因分析,有道理的是__________。
①在NH3 · H2O 中有平衡使平衡向左移动
②在NH3· H2O 中有平衡使平衡向左移动
③Na0H 溶于水时放热,使体系的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
④NH4Cl与NaOH 在此情况下可反应生成NH3
⑤NH4Cl 会分解释放出NH3
(3)图甲中的NH4Cl 与NaOH 固体混合物能否用CaO 固体代替    (填”能”与”不能”)
(4)如何判断图甲中烧瓶己收满N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它说明了NH3
                

(Ⅱ)如上图所示:在B槽中装有500 mL水,容积为a mL的试管A充满了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将试管A倒插入B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余下气体的体积为0.5a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通过导气管C往余下0.5a mL气体的试管A中持续通入氧气,A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试管A中充满气体时停止通入氧气,然后将试管取出水槽,则共通入氧气的体积为     ________mL,水槽B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设溶液的体积仍为50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若两题都作答,只能以A题得分计入总分。

(A)【物质结构与性质】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种化学元素。

(1)T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

(2)Q、R、M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下列有关上述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G单质的熔点高于J单质,是因为G单质的金属键较强

②J比X活泼,所以J可以在溶液中置换出X

③将J2M2溶于水,要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

④RE3沸点高于QE4,主要是因为前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⑤一个Q2E4分子中含有五个σ键和一个π键

(4)加拿大天文台在太空发现了EQ9R,已知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形成8电子或2电子稳定结构,是直线形分子,不存在配位键。写出其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

(5)G与R单质直接化合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G3R。该晶体具有类似石墨的层状结构。每层中,G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每个六边形的中心有一个R原子。层与层之间还夹杂一定数量的原子。请问这些夹杂的原子应该是____________(填G或R的元素符号)。

(B)【实验化学】

某资料显示,能使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有很多种,生物催化剂(如猪肝)、离子型催化剂(如FeCl3)和固体催化剂(如MnO2)等都是较好的催化剂。某实验小组通过测定双氧水分解产生的O2的压强,探究分解过氧化氢的最佳催化剂以及探究最佳催化剂合适的催化条件。

(一)探究一:

实验步骤

(1)往锥形瓶中加入50 mL 1.5%的双氧水

(2)分别往锥形瓶中加0.3 g不同的催化剂粉末,立即塞上橡皮塞

(3)采集和记录数据。

(4)整理数据得出下表

不同催化剂“压强对时间斜率”的比较

催化剂

猪肝

马铃薯

氯化铜

氯化铁

氧化铜

二氧化锰

压强对时间的斜率

0.191 87

0.002 42

0.007 93

0.030 5

0.015 47

1.833 6

①该“探究一”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二:二氧化锰催化的最佳催化条件

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探究二的实验时,得到了一系列的图表和数据。参看下图和表格分别回答相关问题。

3%的双氧水与不同用量二氧化锰的压力—时间图

表: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在不同用量的二氧化锰作用下收集相同状况下同体积O2所需时间

MnO2

时间

H2O2

0.1 g

0.3 g

0.5 g

1.5%

223 s

67 s

56 s

3.0%

308 s

109 s

98 s

4.5%

395 s

149 s

116 s

分析图、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③同浓度的双氧水的分解速率随着二氧化锰用量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因而反应时间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从实验结果和节省药品的角度综合分析,你认为当我们选用3.0%的双氧水,加入___________ g的二氧化锰能使实验效果最佳。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该小组的某同学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了当催化剂用量相同时双氧水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本题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的试题。2.考生只能从两个模块的试题中任选一个模块做答,不能都做,也不能各选做一部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试题

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元素o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2)d的氢化物的分子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k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分子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该分子是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第三周期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如下图,其中序号“8”代表    (填元素符号);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下图中的序号)。

(4)由j原子跟c原子以1∶1相互交替结合而形成的晶体,晶型与晶体j相同。两者相比熔点更高的是    ,试从结构角度加以解释:   

(5)i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若已知i的原子半径为d,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请回答:

①晶胞中i原子的配位数为,一个晶胞中i原子的数目为

②该晶体的密度为(用字母表示)。

2.有A、B、C、D、E、F、G七种元素,除E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A、E、G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其余元素位于p区,A、E的原子外围电子层排布相同,A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B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C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npn+1;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列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三高;F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G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D    ,G   

(2)D的前一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D的原因:   

(3)由A、B、C形成的ABC分子中,含有    个σ键,    个π键。

(3)由D、E、F、G形成的盐E2DF4、GDF4的共熔体在冷却时首先析出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原因是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

3.M5纤维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超高性能纤维,它比现有的防爆破材料轻35%,用它制成的头盔、防弹背心和刚性前后防护板,在战争中保住了很多士兵的生命,M5纤维是线型结构且又有分子间氢键的聚合物,在三维方向x、y、z上,当方向z是聚合物主链方向时,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氢键是其晶体结构的特征。下面是M5纤维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未注明条件):

请回答:

(1)合成M5的单体的结构简式:F    ,G   

(2)反应类型:AB:    ,BC:   

(3)生成A的同时可能生成的A的同分异构体:           

(4)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C对苯二甲酸:        ;DE:            

(5)1 mol的F与NaHCO3溶液反应,最多耗NaHCO3    mol。

(6)M5纤维分子间为什么会有氢键?请分析说明:               

4.现有A、B、C、D四种有机物,已知: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104;A是芳香烃,B、C、D均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四种物质分子内均没有甲基;A、B、C、D能发生如下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X、Y、Z(反应方程式未注明条件):

①nAX  ②nBY(聚酯)+nH2O  ③nC+nDZ(聚酯)+2nH2O

请按要求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    ,Z的结构简式是   

(2)在A中加入少量溴水并振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分子中含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