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废液中回收银.再检验所得银粉样品是否含有铁粉: (1) 甲同学用简单的物理方法迅速证明了样品中含有铁粉.你猜猜他的方法是: . (2) 乙同学很快拟定了进一步测定样品中银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 A.取两药匙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B.待充分反应后.取出不溶物 C.不溶物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记下其质量 (1)步骤B中如何判断已充分反应? , (2)步骤B中的后一步主要操作的名称是 .需使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铁架台.烧杯. . . , (3)根据乙同学的设计进行实验 完全达到目的.说明理由: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从草木灰中除去固体杂质后提取碳酸钾晶体。其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是①取样品,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要检验得到的晶体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课内和课外学习了有关氧气的知识:
(1)工业上主要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所利用的原理是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也可对水进行通电得到氧气,该反应用化学式可以表示为
2H2O
 通电 
.
 
2H2↑+O2
2H2O
 通电 
.
 
2H2↑+O2

这两种方法相比较而言
者(填”前”或”后”)耗能较多,前者的变化是
物理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实验室中可以用氯酸钾或双氧水制取氧气.用化学式表示这两个反应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3)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现在准备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完成铁丝燃烧的实验,

a.他们所选的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下同)
A
A

b.若要使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不含氮气),最好选用
C
C

c.正确的实验步骤为(填序号)
⑤⑦⑥④③②①
⑤⑦⑥④③②①

①熄灭酒精灯 ②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④点燃酒精灯
⑤从下至上,从左至右连接仪器  ⑥装药品  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通过实验他们发现铁丝在纯氧中能够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
3Fe+2O2
 点燃 
.
 
Fe3O4
3Fe+2O2
 点燃 
.
 
Fe3O4
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结束后,他们发现集气瓶底部被炸裂而出现了一道裂痕,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
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精英家教网
实验Ⅰ: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Ⅱ: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再称量.
实验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编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反应前/g 4.8 112.6 118.4
反应后/g 8.0 112.4 118.4
(1)在实验Ⅰ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
 
,该实验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Ⅱ中发生反应后为何测量值比反应前要轻?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Ⅲ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4)实验Ⅰ、Ⅱ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I: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II: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III: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编号实验I实验II实验III
反应前/g4.8112.6118.4
反应后/g8.0112.4118.4
(1)在实验I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________
________.
(2)实验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III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________.
(4)实验I、II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I: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II: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III: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1)在实验I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
(2)实验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III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I、II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