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微观模拟:碳与氧气反应可模拟用右图表示从 图中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 .构成物质的原子数目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新物质的性质与原物质的性质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
+ 
 高温 
.
 
   +(其中   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2O+C
 高温 
.
 
CO+H2
H2O+C
 高温 
.
 
CO+H2
,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2)通过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该反应生成的产物称为“水煤气”,具有可燃性,如果使用不慎就容易发生爆炸,说出该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原因是
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且遇到明火
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且遇到明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荣成市模拟)(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天然气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2O
 一定条件下 
.
 
CO+H2
C+H2O
 一定条件下 
.
 
CO+H2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3)为减少CO2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
 点燃 
.
.
6H2O+
2
N2
N2

(4)有人提出工业生产回收利用空气中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又分解放出CO2,同时生成碳酸钠和水;在合成塔内CO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简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卡片]碳酸氢钠分解温度是270℃,碳酸钠在856℃熔化,但还未达到分解温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大造成的后果是
A
A
.(填序号)
A.温室效应       B.南极出现臭氧空洞         C.酸雨
②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
  △  
.
 
Na2CO3+H2O+CO2
2NaHCO3
  △  
.
 
Na2CO3+H2O+CO2

③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3H2
   催化剂   
.
加热加压
CH3OH+H2O
CO2+3H2
   催化剂   
.
加热加压
CH3OH+H2O

④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写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常熟市模拟)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将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将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排除是因为加入盐酸使溶液变稀而导致pH减小的因素
排除是因为加入盐酸使溶液变稀而导致pH减小的因素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不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色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防止溶液中溶入氧气或除去溶液中的氧气
防止溶液中溶入氧气或除去溶液中的氧气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无关
无关
(填“有关”或“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取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滴入酚酞
取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滴入酚酞
,②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到红色不再消失
观察到红色不再消失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
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有同学认为单凭此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放热,其理由是
从分液漏斗内滴下的液体也会使烧瓶内气压增大而使U形管内出现液面差
从分液漏斗内滴下的液体也会使烧瓶内气压增大而使U形管内出现液面差

(3)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图2: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消失的离子有:
H+和OH-
H+和OH-

②上图微观模型所反映的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至0.1%):
28.9%
28.9%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保康县模拟)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天然气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在高温下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
 高温 
.
 
CO+H2
C+H2O
 高温 
.
 
CO+H2
,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3)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乙硫醇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
 点燃 
.
 
4CO2+2SO2+6H2O
2C2H5SH+9O2
 点燃 
.
 
4CO2+2SO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1)在汽车发动机后安装三效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下图是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模拟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精英家教网
(2)车用乙醇汽油是将乙醇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①乙醇属于
 
能源(填序号).    A.可再生     B.不可再生
②在密闭容器中,将少量乙醇置于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现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w
反应前质量/g 23 4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x
表中x的值为
 
,w一定是
 
(写一种物质的名称).
(3)目前汽车主要是以汽油、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电动汽车正在逐步兴起.电动汽车又被称为“未来汽车”,其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
A.不消耗能量    B.可减少CO2排放   C.对环境几乎无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