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理解化学的概念,从概念出发仔细体会化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
该概念的理解对今后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3.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方法指导:
学习本节内容,要用到观察、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
内容概述:
2.理解化学,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这三个概念及其应用;
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
14.根据选文的资料。如果小宁口袋中掏出的灰色小颗粒是锌粒,则下列何者最可能为玻璃瓶内所装的液体? ( )
(A)氨水 (B)双氧水 (C)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
l5.下列何者为图(七)气球会膨胀起来的主要原因? ( )
(A)反应使瓶内的水变成水蒸气
(B)反应使气球的材质改变而膨胀
(C)反应产生的热量使瓶内的空气膨胀
(D)反应产生的气体使瓶内的压力增加
根据下列的资料,回答1 6-1 7题
久旱不雨,地面严重缺水时,人们常用人造雨的技术增加降雨量。当有锋面过境,低压笼罩或台风接近时,是实施人造雨作业的良好时机。造雨的方法随云的性质而不同:在O℃以上的暖云内可撒播盐粒,盐粒会吸收水分,使其周围的小水滴向它靠拢,迅速变成大水滴,最后成为雨滴掉下来;在0℃以下的冷云中可撒播干冰,干冰会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以致云中的水气或水滴迅速冻结成冰晶,并使附近的水气以它为核心而凝结,如此不断增大其体积,最后形成雨滴降落地面。此外也可使用碘化银,将它撒播在云层或在高楼上焚烧,碘化银的蒸气在0℃以下的云层中会形成微粒,产生类似前述冰晶的效果。根据专家评估,经由以上技术最多只能增加1 O%-1 5%的降雨量。
1 6.根据选文中的资料。在人造雨的作业中,不适合使用下列哪一种物质? ( )
(A)液态碳氢化合物(C6H14)
(B)固态二氧化碳(CO2)
(C)氯化钠(NaCl)晶体
(D)碘化银(AgI)晶体
1 7.根据选文的资料。下列何者为目前人造雨技术所应用的原理? ( )
(A)使云中的小水滴凝聚成大水滴
(B)促使地面水分蒸发以增加云量
(C)使云的高度上升以降低其温度
(D)将云块驱赶到集水区域的上空
13.下列各物质中,何者所含的氧原子数为一莫耳?
(原子量:H-1,C-1 2,0-1 6) ( )
(A)180克的C6H1206
(B)44克的CO2
(C)3 6克的H2O
(D)1 6克的O2
根据下列的资料,回答1 4-1 5题
小宁在讲台上放了一个玻璃瓶,瓶中装了半瓶的液体,又从口袋掏出两粒灰色的小颗粒和一个尚未吹开的气球,他把灰色的小颗粒投入瓶中,立即将气球的开口端套住瓶口,再用橡皮筋拉紧,如图(六)所示。不久,大家就看到气球膨胀起来了,如图(七)。
12.浩文测试一种无色水溶液。当加入酚酞指示剂时水溶液呈无色,放入大理石则产生气泡。下列何者最可能为此水溶液中所含的溶质? ( )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氯化氢 (D)氯化钠
11.电解水的装置如图(五)所示,甲、乙两试管分别收集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有关两试管所收集到的气体,下列叙述何者完全正确? ( )
(A)甲试管可收集到氢,其体积约为乙试管气体的一半
(B)甲试管可收集到氧,其体积约为乙试管气体的一半
(C)甲试管可收集到氢,其体积约为乙试管气体的两倍
(D)甲试管可收集到氧,其体积约为乙试管气体的两倍
8.有关空气的主要组成及其特性或用途如图(三)。下列有关其化学式的表示,何者正确? ( )
(A)甲的化学式是N2
(B)乙的化学式是CO2
(C)丙的化学式是Kr
(D)丁的化学式是He
9.某分子的结构模型如图(四)所示。下列有关此分子的叙述何者错误? ( )
(A)此分子称为甲烷
(B)此分子的分子式是CH4
(C)此分子在常温下点火易燃烧
(D)此分子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
1 0.物质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原子又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所构成。若以○、●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中,何者带正电? ( )
7.小柏取一锥形瓶装置及溶液如图(一),将瓶口用软木塞塞紧使溶液不会漏出,再将锥形瓶倒转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如图(二)。下列有关此实验的叙述何者正确? ( )
(A)混合后会产生沉淀
(B)混合后会产生气泡
(C)混合后溶液变为红色
(D)混合后总质量大于混合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