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强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答案:B
24.(8分)某同学做了个如图实验,将一个塑料小球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小球漂浮于液面,将足量的铁粉投放到烧杯中,充分反应。
(1)实验中观察到铁粉表面有____________色物质析出,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塑料小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跟原来相比_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不变”),原因是什么?
解析:由于金属铁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而最终变成硫酸亚铁溶液,使得原溶液的密度减小,故塑料小球浸入溶液的体积增大,铁粉变成铜粉,颜色变成红色。
答案:(1)红 Fe+CuSO4====Cu+FeSO4
(2)变大 因为铁进入溶液而铜析出,溶液密度减小,小球受到的浮力依然等于球的质量,因此进入溶液的体积增加
自我盘点 |
|
我认为本章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这几个方面: |
|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我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
|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我的心情是这样的: |
|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 |
|
在学习本章后,我记住并能应用的知识是: |
|
我将这样来弥补自己在本章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 |
|
23.(7分)有两根长短、粗细、外表颜色都差不多的金属棒,一根是铝的,一根是铁的。请你根据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用尽可能多的各种不同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并简述所用方法要点。
解析:根据金属铝的密度比金属铁小,或者根据两者与酸反应的速率不同等性质,来区别金属铝和金属铁。
答案:主要思路:从物理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考虑。如重量、强度、硬度、被磁铁吸引、与盐酸作用的快慢程度、反应后溶液的颜色等诸多方面均可
22.(9分)(1)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做饭,可以有效地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炒菜时经常加入适量的实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园林工人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将胆矾(CuSO4·5H2O)晶体、生石灰(CaO)分别与水按1∶50的质量比混合(胆矾溶于水得CuSO4溶液),然后把得到的两种液体在木桶里混合并充分搅拌。
①配置波尔多液不用铁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检验所配的波尔多液中是否还含有CuSO4,实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铁的性质在实际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题。解释原因应正确分析题目所涉及的两化学反应原理,即铁与酸的反应,铁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铁锅中的铁单质进入人体后,会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亚铁化合物被人体吸收。而食用醋中的醋酸能直接将少量铁单质变成可溶性亚铁化合物,更易被人体吸收;第(2)小题中,因铁能与波尔多液中的CuSO4发生反应,所以若用铁桶来配置波尔多液,一方面腐蚀铁桶,另一方面会降低药效,检查所配的波尔多液中是否含有CuSO4,影响到铁能与CuSO4发生化学反应及有关的实验现象。
答案:(1)用铁锅做饭会使少量单质铁进入人体,与胃酸反应转变成可被吸收的Fe2+ 在炒菜过程中,醋酸可以与单质铁发生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2+
(2)①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②将一根光亮的铁丝插入波尔多液中,观察铁丝表面是否变红
21.(10分)某同学在A、B、C、D四只小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食盐水及细铁丝并使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然后装配成如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所示:
时间/小时 |
0.5 |
1.0 |
1.5 |
1.0 |
2.5 |
3.0 |
A瓶(干燥铁丝) |
0 |
0 |
0 |
0 |
0 |
0 |
B瓶(沾了食盐水的铁丝) |
0.4 |
1.2 |
3.5 |
5.6 |
7.6 |
9.8 |
C瓶(沾了清水的铁丝) |
0 |
0 |
0.3 |
0.8 |
2.0 |
3.5 |
D瓶(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铁丝) |
0 |
0 |
0 |
0 |
0 |
0 |
(1)导管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2)上述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小烧杯序号)。
(3)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铁丝在水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容易生锈,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使烧瓶中压强减少。
答案:(1)铁丝在生锈时会消耗烧瓶中的氧气,使烧瓶内压强减小
(2)B>C>A=D (3)空气、水、电解质
20.(6分)某课外小组为研究钢铁制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他们准备了以下实验用品:刚洗净的四只试管、3枚铁钉、植物油、久置的蒸馏水、镊子、滤纸,还需要的试验用品为____________。做实验时 ,发现铁钉上有锈,为了迅速除去铁锈,他们进行了下述实验操作:
①取一支试管,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②向试管中倒入2 mL稀盐酸;③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④当铁钉上的锈消失并变得光亮时,将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⑤用镊子夹取铁钉,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在酒精灯外焰上烘干铁钉。
(1)你认为上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2)除了给铁钉除锈外,上述给出的实验用品还有哪些操作不符合实验要求?应该怎样处理?
解析:本题是一道研究学习性质的实验题。本试验需要三个对照实验同时进行,从而得到铁锈生锈的两个充要条件:一要有水蒸气存在;二要与氧气接触。为了验证空气与水是铁生锈的两个充要条件,三支试管中的铁钉可以设计为:第一枚铁钉既与水接触,又与空气接触;第二枚只与水接触;第三枚只与空气接触。其中第二枚铁钉为隔绝空气,需要在水面上覆盖植物油,第三枚铁钉为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密封装置,因此需要橡皮赛。另外,除锈时,夹持试管需要试管夹;加热需要酒精灯、火柴。
(1)除锈后用蒸馏水冲洗过的铁钉没有擦拭,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为一处错误。应先用滤纸吸干铁钉表面的水分。
(2)由于久置的蒸馏水中会溶有氧气,将影响实验效果。应将蒸馏水煮沸后使用。本实验还要用到一支干燥的试管,而所提供的试管全部是刚洗净的试管,内壁残留水分,这是本实验的不足之处。
答案:胶塞、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1)除锈后用蒸馏水冲洗过的铁钉,不能在酒精灯上烘干,应该用滤纸吸干 (2)久置的蒸馏水中溶有氧气,应该煮沸后使用。本实验需要一支干燥的试管,刚洗净的试管应该用酒精灯烘干
19.(6分)某同学把一只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接着他向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发生了奇怪的现象。你能推测出现象并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答案:鸡蛋表面有大量气泡,同时会出现时浮时沉的上下跳动。因为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气体推动鸡蛋上浮,当浮出液面一定程度时,鸡蛋的重力大于液体浮力,鸡蛋又将下沉
18.我国劳动人民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它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取某青铜样品8.1 g,经分析,其中含锡0.9 g,则此青铜中铜与锡的质量比是( )
A.9∶2 B.9∶1 C.8∶1 D.4∶1
解析:青铜样品8.1 g,含锡0.9 g,则含铜质量为8.1 g-0.9 g=7.2 g。则铜与锡的质量比为7.2∶0.9=8∶1。
答案:C
17.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是( )
A.铁 B.碘 C.钙 D.锌
解析:骨骼组成的主要元素是钙元素。含钙量不足容易导致骨头强度小,导致人患骨质疏松症。
答案:C
16.(2006山东潍坊5月模拟,7)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在对金属的运用和金属冶炼上也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如我国是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早在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写到“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符合这句话的化学方程式是( )
A.Zn+CuSO4====Cu+ZnSO4 B.Fe+CuSO4====Cu+FeSO4
C.Cu+2AgNO3====2Ag+Cu(NO3)2 D.CO+CuOCu+CO2
解析:硫酸铜可与金属铁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铜单质。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