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⑴___________________
27、⑴_________
26、⑴_________ ⑵________ ⑶________ ⑷________
36、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
实验步骤 |
实验
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 |
木条不复燃 |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
实验二 |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复燃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在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
2007-2008年启东市长江中学第一次月考
化学答案卷
35、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⑴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⑵ 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① (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② ,其作用是 ③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④ 。 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 ⑤ 后 ⑥ ,其原因是 ⑦
⑶小红想采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①_______,长颈漏斗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②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③___,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④______(填a或b)管通入。
⑷请你比较小红所用方法比小强的方法,其优点有① ①
② ②
⑸在常温下,用块状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由于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应用______装置进行收集,
34、“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不仅说明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还告诉我们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供给生命需要。但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会对生命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鱼类可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有__________①氧气②氧分子③氧元素(填序号)。净化水的操作有①静置 ②吸附 ③过滤 ④蒸馏等,其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填序号) ;由河水生产成自来水,依次需要经过的步骤是(填序号) ; 其中除去污水中臭味最有效的方法是(填序号) ;
33、我们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⑴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的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
⑶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
32、用文字或化学式表示下列符合要求的反应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或“分解”):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2)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3)甲烷(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
31、现有八种物质:①氧气 ②蒸馏水 ③氧化铁 ④澄清的石灰水 ⑤水银 ⑥氮气
⑦高锰酸钾 ⑧清新的空气。用序号按下列要求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2)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
(3)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