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103  1111  1117  1121  1127  1129  1133  1139  1141  1147  1153  1157  1159  1163  1169  1171  1177  1181  1183  1187  1189  1193  1195  1197  1198  1199  1201  1202  1203  1205  1207  1211  1213  1217  1219  1223  1229  1231  1237  1241  1243  1247  1253  1259  1261  1267  1271  1273  1279  1283  1289  1297  447348 

27.(3分)氢氧化钠溶液可做预防禽流感的消毒剂。某鸡场需配制3瓶(每瓶盛装25kg)12%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某化工厂生产的3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上述溶液,则求:(水的密度为1Kg/L)

(1)配制出的3瓶12%的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是   kg。

(2)需要3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  kg。

(3)配制过程中需加蒸馏水的体积是     L。

试题详情

26.(8分)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

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同学决定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交流与评价]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理由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

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

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写出产生气泡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

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得出了和乙同学

相同的结论。

  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

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试题详情

25.(10分)现有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⑤的名称是_________;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

(2)如果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制气装置应选仪器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如果用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最好选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装置还可以用来制_____,其收集气体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法。

(4)比较(2)和(3)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上面分解KMnO4制取氧气的仪器装配好后,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4.(6分) 含钠元素的某白色固体X易溶于水,取少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据以上实验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由现象(1)推知X为(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象(2)推知X为_______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象(3)推知X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3.(4分)向铁粉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2)溶液的颜色通常是由溶液所含粒子的颜色决定的,由此你认为反应后的溶液呈浅绿色是由______(填“Fe2+”、“H+”或“SO42-”)引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2.(4分)小明发现他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绿色物质。查阅资料后,他知道了该物质为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小寒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氧气及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中试管内条形物为铜片)。半个月后,他发现只有B试管中的铜片生锈了。请根据实验回答:

(1)D试管中的铜片不会生锈,可能是因为试管中缺少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缘故。

(2)上述A实验有必要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还缺少一个对照组,请你补充做出补充(可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1.(6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此表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IA
 
0

1 H
1.008
ⅡA
ⅢA
ⅣA
V A
ⅥA
ⅦA
2 He
4.003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l
6 C
12.01
7 N
14.0l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镁元素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

(2)硫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

(3)4号元素属于_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在化合物

中该元素一般显示____价;5号元素的原子半径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13号元素的原子半径。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可推断出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

试题详情

20.(5分)某盐水主要是含氯化钠,此外还含有较多硫酸钠,以及少量的氯化钙和氯化镁。

上述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硫酸钠
4.5
9.6
20.2
40.8
48.4
氯化钙
59.5
65.0
74.5
100
116
氯化镁
52.9
53.8
54.8
56.0
58.0

(1)在同温下,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

(2)根据所提供的溶解度数据,画出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

 

(3)从溶液中获得硫酸钠晶体适宜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30℃时,100g氯化钙饱和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_____g。

试题详情

19.(6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稀硫酸除去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Cu、Ca(OH)2、HCl两两混合发生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污染监测仪是根据SO2和Br2在溶液中的定量反应来监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的,反应中有氢溴酸(HBr)和硫酸生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8.(3分)大蒜被誉为“天然广谱抗菌素”。大蒜中的两种有效成分大蒜辣素和蒜氨酸的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成分
化学式
性   质
大蒜辣素
C6H10S2O
无色油状液体,有臭味,难溶于水
蒜氨酸
C6H10NO3S
无色针状晶体,无气味,易溶于水

(1)表格中提供的是两种成分的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请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它们属于不同物质的原因。

宏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