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 用含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大麦幼苗,几天后测试大麦根尖不同区域的累积量和运输情况,结果如下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与根冠的距离(mm) |
1 |
3 |
5 |
7 |
10 |
15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32P放射性强度相对值 |
运输 |
0 |
3 |
5 |
9 |
12 |
18 |
28 |
32 |
33 |
31 |
26 |
14 |
累积 |
28 |
15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2 |
10 |
13 |
13 |
A. 根吸收磷元素的主要区域在距根冠20~60mm范围,吸收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 在距根冠1~3mm区域32P累积较多,最主要原因是32P用于了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C. 几天后在幼苗叶片中检测到32P放射性,则光反应的产物中,含32P的有机物是ATP和NADPH
D. 实验两天后,幼苗出现萎蔫现象,可能是营养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造成的
2.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 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能量(107kJ·m-2) |
2.50 |
13.30 |
9.80 |
0.28 |
220.00 |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下图①、②、③、④依次表示:内分泌腺与靶细胞的关系、有丝分裂末期和四分体时期的三个重要数值的相对量、C3和C4植物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的相对含量,其中有错误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12分)请用下面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和用具:①装有清水的大试管1支,②新鲜的金鱼藻若干,③暗箱1个,④溴
甲酚紫指示剂(变色范围在pH6.2-pH6.8,变色点在pH6.7,pH大于6.7呈紫色,pH
小于6.7呈黄色)
(1)首先验证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完成以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取一支装有清水的大试管,加入若干金鱼藻;
第二步: ;
第三步: 。
如实验成功,结果是 。
(2)如先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验证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则应先对试管
中的清水进行 处理,使指示剂呈 色。
(3)影响本实验反应速度的因素除光照外主要还有 。
3.(14分)为“探究食盐对草履虫的影响”。请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在给出的步骤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原理: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它对外界刺激能发生反应。
材料和用具:草履虫培养液、食盐、吸管、显微镜、载玻片、镊子、吸水纸
实验方案实施步骤:
①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的左侧,右侧滴一滴不含草履虫的培养液,并将两滴培养液连通。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的运动状况。过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培养液的草履虫数量大致相等。(见示意图)(提示:实验排除食盐浓度因素的影响)
②
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1)
(2)
(3)(1)
|
请回答Ⅰ和Ⅱ两题:
Ⅰ.(7分)
(1)在混合物的两种组分中,均含有的矿质元素是 。
(2)这种元素是怎样被植物体吸收的?
。
(3)若一次用此混合物过多,植物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
Ⅱ.(10分)
(1)溶液A溶质的化学式 。
(2)他将样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中,样品质量记录游码为0.4g,左边的托盘里的砝码为16g,则样品质量是 g。
(3)若过滤使用的仪器和用品已有:滤纸、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或用品是 。
(4)怎样证明滴加溶液A已经过量,简述操作方法
。
(5)若物质C的质量为23.3g,那么原混合物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 。
1.(8分)对水稻中一个矮秆粳稻和一个高秆糯稻品种分别做以下检查:各取其花粉样品,滴一滴碘液,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矮秆粳稻的花粉全部被染成蓝黑色,高秆糯稻的花粉全部被染成红褐色。以这两个品种的水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①F1全部是粳稻。
②F1种下去全部长成高秆。
③F1抽穗开花,取其花粉样品,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约1/2花粉被染成蓝黑色,1/2被染成红褐色。
④F2中,约3/4为粳稻,1/4为糯稻。
⑤F2种下去,不管粳稻还是糯稻,长成的植株都约有3/4高秆,1/4矮秆。
⑥检查部分F2矮秆植株的花粉,发现有些花粉被染成红褐色。
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基因突变)
(1)上述杂交实验中,亲本矮秆粳稻和高秆糯稻的其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茎的高度由A-a控制,粳稻、糯稻由B-b控制)。
(2)解释在F1中花粉被碘液染色后两种颜色比例呈1:1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F2中矮秆且花粉全部被染成红褐色的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F2中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分)植物根尖的成熟区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下图表示刚施肥后的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在土壤溶液中的状态。请据图回答:
(1)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与其吸水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2)图B中,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是 。此时,细胞对水分和矿质离子吸收的状况是 。
(3)现提供0.3g/mL蔗糖溶液、1mol/L硝酸钾溶液、1mol/L醋酸溶液三种药品(上述三种溶液的浓度比一般细胞液浓度大),紫色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等实验材料和用具。请你选择一种合适的药品及其它必要的用具,写出简单的实验步骤,验证你对问题(2)的判断(即是否能吸收矿质离子),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及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的分析:
。
实验结论: 。
31.(每空1分,共22分)
(l)(每空1分,共9分)D 糖蛋白 (2)O2和CO2 (3)①2H2O 4H++ 4e+O2
②NADP++2e+Hˉ NADPH
③ADP+Pi+能量 ATP
(4)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葡萄糖(5)核膜--内质网--细胞膜
2)(1)(4分)不能遗传,因为“表型模拟”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遗传物质(基因型)并没有改变
(2)方法步骤(5分):①让这只残翅果蝇与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有异性残翅(vv)果蝇交配;②使其后代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③观察后代翅的形态。
结果分析(4分):①若后代表现均为残翅果蝇,则这只果蝇为纯合残翅(vv);②若后代表现有长翅果蝇,则这只果蝇为“表型模拟”。
30.(20分) ⑴活细胞的细胞膜具选择透过性,死细胞的细胞膜具全透性
⑵玉米种子 刀片 培养皿 红墨水 清水 放大镜等
⑶①选取10粒大小相同的饱满粒大的玉米种子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浸泡,②涨大后将玉米种子用刀片从中线处切开,将其一半放入盛有红墨水的培养皿中浸泡,③一定时间后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直到漂洗掉浮色为止,④用放大镜观察切片后玉米种子剖面的着色情况。
⑷①如果胚和胚乳均为红色,则说明二者为死细胞。②如果胚和胚乳均为无色,则说明二者为活细胞。③如果胚为红色,胚乳为无色,则说明前者为死细胞后者为活细胞。④如果胚为无色,胚乳为红色,则说明前者为活细胞后者为死细胞。(5)如果胚为无色,胚乳为红色,则说明前者为活细胞后者为死细胞。
31.(22分)1)下图表示某种膜结构以及物质与膜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若这是癌细胞,与此图相比,含量较少的是[ ]_________
(2)若这是脑细胞膜,b、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
(3)若这是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在光下,
此膜上发生能量转换的同时,发生的有关物质变化是(用有关反应式表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这是肝细胞膜,进食后3-4小时,物质G代表的激素____________将会增多,促进物质E转化为物质F,F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5)用简式表示细胞内有关生物膜之间的直接联系: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温度条件下(25℃左右)发育的果蝇,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即便是纯合长翅品种(VV)的果蝇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长成的成体果蝇却表现为残翅,这种现象叫“表型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
(2)现有一只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步骤:
结果分析
1-5(每题6分):BBCCB
30.(20分)现有许多大小相同的饱满粒大的玉米种子,请设计一个实验,判断种子胚细胞和胚乳细胞的死活。
⑴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原料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和结论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