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将一定量的碳放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实验数据如下表:
其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是( )。
A.(1) B.(1)(2)(3) C.(2)(3) D.(1)(3)
3.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可超过其容积的( )
A. 3/4 B. 1/4 C. 2/3 D. 1/3
4.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待1-2 s取下来,可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 )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中上部
5.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
A.带出实验室 B.放回原试剂瓶
C.在实验室集中处理 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
6.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集气瓶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7.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 B.冰雪融化水的蒸发
C.剩饭变馊高粱酿酒 D.灯泡发光钢铁生锈
8.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
B.研究用于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
C.研究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D.研究合成新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9.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为保证安全,注意做到“三不”: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 。
10.实验室取用盛在广口瓶里的块状的药品时,常用的仪器是 。
11.量筒的用途是 ,使用时,量筒必须 ,视线要跟 保持水平。右图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 mL。
12.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
(2)苯的化学性质有 。
13.小明通过查阅有关甲烷的资料,知道甲烷是一种能燃烧的气体,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方案,用于验证这一结论。请你与小明共同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点燃甲烷
(2)将光洁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
(3)将步骤(2)中的小烧杯取下,迅速向小烧杯中倒入少量,振荡 |
(1)明亮的蓝色火焰
(2)
(3)
|
甲烷燃烧生成了
|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中考链接
[例题1](2005·福建省厦门市)下列各项研究课题,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 C60的制取与性质研究 B.从水中提取氢能源的有效方法研究
C.制造太空电梯的碳纳米管材料研究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分析] 利用化学变化可以改变自然界原有物质的组成,也能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可以合成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等,如A、B、C。
[答案]D
[例题2](2003·江西省南昌市)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
|||
A |
B |
C |
D |
[分析]化学实验要注意规范操作,A中滴管不能伸进试管中,防止滴管被污染。 [答案]A
[例题3](2004·江苏省南京市)在2004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气体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图所示,要使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可以向右拉动注射器的活塞。
[答案]二氧化碳右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B.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化学家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21.(每空2分,共14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活塞B (填“打开”或“关闭”,下同);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活塞B ,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20.(每小题4分,共12分)在阳光照射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了探究阳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同学们在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内选定了实验区域,分别在阳光充足的午时和太阳未升起的凌晨收集空气样品并进行实验。现有备选仪器:集气瓶、橡皮管、盛满水的水槽、烧杯、漏斗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用上述仪器如何收集大棚内的空气样品?
(2)如果没有上述仪器,是否能用其他用具代替?如何操作?
(3)对两个时刻的气体样品进行检验,你对实验结论的猜测是什么?
18.(6分)有两瓶气体,分别是空气和二氧化碳,请设计两种方案将它们一一区分。 方案一: ; 方案二: 。 19.(3分)现有一集气瓶,想要测量该集气瓶最多能收集气体的体积,请你写出最简便的测量方法:
。
13.将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可用( ) A.药匙或纸槽 B.镊子 C.滴管 D.另一支试管 14.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灭方法是( ) A.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用泥沙扑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水冲灭 15.为了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关闭所有的化工厂 B.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 C.提高污水处理率 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二、填空题(共55分) 16.(每空2分,共14分)将下列实验所用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常用 ;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常用 、 ; (3)给物质加热时,常用 ; (4)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时,常用 ; (5)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加热时,应用火焰的 部分加热。 17.(6分)小明同学完成了给液体加热试验后,想试着加热固体:他取了一支试管,加入蔗糖固体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但过了一会儿,却发现试管破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写两种)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①性质;②变化规律;③组成;④结构。
A. ①② B. ③② C. ③④ D. ③④①② 2.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 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为绿色的食品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 3.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化学是指与绿色植物有关的化学 B.人类利用化学合成了上千万种物质 C.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D.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一对兄弟,两边站起,不高不低,公平合理”,猜一猜这种化学仪器指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漏斗 D.托盘天平 6.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自行车钢圈生锈 C.蜡烛受热熔化 D.瓷碗破碎 7.下列性质属于纸张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8.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铁丝 D.石蜡 9.下列实验能检验二氧化碳的是( ) A.用眼睛看或鼻子闻 B.将它对着干燥的玻璃片 C.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其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10.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规范正确的是( ) A.用手拿着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D.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去吸取别的试剂 12.量取7 mL水,应用( ) A. 10 mL量筒 B. 100 mL烧杯 C.托盘天平 D. 50 mL量筒
12.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 绝对禁止 以免失火。用完酒精灯必须用 盖灭,不可 。
拓展探究
探究步骤:
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一般来说,在以上各步骤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假设与预测需要用实验去证实,结论来自实验事实,通过实验才能启迪思维,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苑漫步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能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能吨。包装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被任意丢弃。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资料,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白色污染”,而且因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的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
地,等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