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2267  12275  12281  12285  12291  12293  12297  12303  12305  12311  12317  12321  12323  12327  12333  12335  12341  12345  12347  12351  12353  12357  12359  12361  12362  12363  12365  12366  12367  12369  12371  12375  12377  12381  12383  12387  12393  12395  12401  12405  12407  12411  12417  12423  12425  12431  12435  12437  12443  12447  12453  12461  447348 

11、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净物。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溶解、过滤、结晶等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

*过滤:分离一种溶另一种不溶的混合物。

*结晶: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NaCl)

       从盐水中得NaCl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此方法还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试题详情

10、溶液:

①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而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②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例:20℃时,5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没有溶解的24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K2O、CaO、Na2O、BaO、CO2、SO2、SO3、P2O5溶于水后溶质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溶质是没有结晶水的物质。如:CuSO4•5H2O溶于水后溶质是CuSO4。

③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由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组成的溶液中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由液体与液体组成的溶液中,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如果有水存在,水一定是溶剂。

④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加溶质②降低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加溶剂②升高溶液温度

加溶质②降低升高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Ca(OH)2不饱和溶液                Ca(OH)2饱和溶液

加溶剂②溶液温度

⑤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一定的温度  100克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⑥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A物质),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B物质),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如C物质)。

 S     点:a点表示在t1℃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m克。

      b点表示t2℃时A物质各B物质的溶解度都是p克。

m     线:*A、B、C三种饱和溶液由t4℃降温到t1℃时,AB

n   a    A  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没有晶体析出,

p      c   B 溶液变成不饱和。

    b   d  C   *温度在低于t3℃时,C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

         T 溶解度;温度在高于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

    t1 t2  t3 t4   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⑦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或不溶)
20℃的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常见难溶于水的物质有:大部分金属、金属氧化物、BaSO4AgCl、CaCO3等碳酸盐

⑧溶液的酸碱性(度):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测量,酸碱性度(PH值)用PH试纸测量。

 
酸性
中性
碱性
PH值
《7
=7
》7
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
紫色
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PH试纸
红色
黄色
蓝色

⑨溶液的导电性:所有的酸、碱、盐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所有的溶液不带电。

⑩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阳离子与阴离子结合,产生气体或水或沉淀时,离子不能共存。

试题详情

9、常见试剂:

①催化剂(触媒):一变(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

②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H2 、CO、C等具有还原性。

③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常用的氧化剂有O2等具有还原性。

④干燥剂:易吸收或与水反应的物质。常用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氧化钙(但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等)、浓硫酸(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等)

试题详情

8、化学用语:

①元素符号(熟记下列元素名称、符号)

核电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核电荷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Mn
Fe
Cu
Zn
Ba
Ag
I
Au
Hg
Pt

书写原则:一大二小

符号涵义: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少数表示)一种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常温下固态非金属单质都可以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符号前的系数表示原子个数。

②离子符号

书写:元素符号电荷数+或-(电荷数=1时,1省略)

例:2Mg2+ 前面的“2”表示二个镁离子,后面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离子符号前的系数表示离子个数。

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ClO3-、PO43-NH4+

③化合价  +或-化合价数值   +2

书写:  元 素 符 号  例:Mg 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离子和化合价书写的区分:肩担离子头顶价,数前离子数后价。

④化学式

书写(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正价左负价右,十字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单质的书写:①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2

②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

氧化物的书写:氧元素写在右边。 酸的书写:H+酸根 碱的书写:金属元素+OH(氨水除外)

盐的书写:金属元素或氨根+酸根

化学式的涵义:表示一种物质、元素组成、一个分子、构成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系数表示构成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化学式前系数表示分子个数。

⑤化学方程式

书写原则: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写好化学式,分清反应、生成物,条件要居中、状态要写清,系数要配平,不要忘等号。

涵义:①表示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状态。

②表示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量数之比

③表示反应中的粒子数之比=计量数之比

必记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CO2 +Ca(OH)2 ==CaCO3↓+ H20

Zn+H2SO4==ZnSO4+H2↑   2H2O2Mn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Fe+2HCl==FeCl2+H2     Fe+CuSO4==FeSO4+Cu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符号总结:

试题详情

7、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

①区分:质子数-核外电子数=0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0为阳离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0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看最外层)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只有一层电子层为2)时,不得失电子为稳定结构(通常是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失多少为正多少价,得多少为负多少价。

*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数

不管是什么结构示意图,只要:1、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3、最外层电子为8时稳定结构。

试题详情

6、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少数表示)一种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常温下固态非金属单质都可以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

*“某物质”由“某某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常温下固态非金属单质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试题详情

5.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离子、原子(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

分子的基本性质:小、轻、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基本性质的运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溶解、升华、挥发、液化、气味等。注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速。“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体积变化、三态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等。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对于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对于任何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得电子带负电(粒子失电子后不一定带正电,得电子后不一定带负电)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ClO3-、PO43-NH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Mg2+  Al3+ 、H+   NH4+、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 Ca2+

*阴离子:O2- 、OHS2-、Cl-  SO4 2-  CO32-  NO3、PO43、ClO3

总结:(1)分子既能构成非金属单质(如:H2、O2、N2、等),又能构成非金属化合物(如HCl、CO2、H2O、NH3、等)。(2)原子只能构成单质(如所有金属、稀有气体、碳、金刚石、石墨、硅等)(3)离子只能构成离子化合物(常见盐、碱、碱性氧化物都属离子化合物)判断离子化合物的方法:凡含金属元素或NH4+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4)不带电的粒子:原子、分子、中子;带正电的粒子:阳离子、质子;带负电的粒子:阴离子、电子。

试题详情

2、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Al(9)>Mg(12)>>Fe(28)>Zn(32.5)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中不能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初中化学只有碳酸盐跟酸反应和碱溶液与铵盐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试题详情

4.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A+B+...=C 多变一的反应 (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②分解反应:A=B+C+...   一变多的反应

**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③置换反应:A+BC=AC+B 一单换一单的反应

**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1、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试题详情

3.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物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物质种类                  稀有气体   氧化物 

质       纯净物  元素种类            酸     碱性氧化物    

                 化合物    无机物     碱

                      有机物    盐

①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物质的种类。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是混合物。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硫酸是纯净物,盐酸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②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分:元素的种类。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③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分:是否含有碳元素。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注意: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④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SO2,SO3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c.注意:CO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⑤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3 )、

   二元酸(H2 SO4  、H2 S、H2 CO3  )和三元酸(H3 PO4  )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

含氧酸(H2 SO4  ,HNO3  , H3 PO4  名称为:某酸)

无氧酸(HCl, H2 S名称为:氢某酸 )

 鉴定酸(鉴定H+ )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⑥.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NaOH、Ba(OH)2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⑦.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无氧酸正盐叫 “某化某”、含氧酸盐叫“某酸某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