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粒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1.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友情提示:读懂题目再动手,中间不能少步骤!)
17、某样品为Cu和CuO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含CuO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相同的样品进行实验,测定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实验数据进行有关计算:
|
甲 |
乙 |
丙 |
丁 |
取用固体样品质量/克 |
30 |
25 |
20 |
20 |
加入硫酸溶液质量/克 |
100 |
100 |
100 |
120 |
剩余固体质量/克 |
22 |
17 |
12 |
12 |
⑴.混合物中含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⑵.硫酸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分数。
16、(8分)实验室有甲、乙、丙三瓶溶液,分别含有下列六种物质中的两种:KOH、HNO3、AgNO3、KCl、K2SO4、Ba(NO3)2。经初步分析情况如下:
溶液 |
溶液外观 |
溶液pH |
溶液成分 |
甲 |
无色、透明 |
> |
? |
乙 |
无色、透明 |
= |
Ba(NO3)2 |
丙 |
无色、透明 |
< |
? |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溶液中不可能同时存在Ag+和OH-,且两次混合均完全反应。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乙溶液 丙溶液 沉淀物X 甲溶液 沉淀物Y
⑴.甲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含有的另一种物质是 ,
据此推断,沉淀X是 。
⑵.根据(I)的判断,混合(I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⑶.溶液M中的溶质可用作复合肥料,它的化学式是 。
15、(4分)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例如: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请你再举两例。[正确回答⑶和⑷可以加分奖励]。
⑴ ;⑵ ;
⑶ ;⑷ 。
14、(11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他们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色固体?
[查阅资料]:他们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
MgO |
MgCl2 |
Mg3N2 |
Mg(NO3)2 |
MgCO3 |
Mg(OH)2 |
颜色 |
白色 |
白色 |
淡黄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有些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
[猜想假设]:分析资料,小明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明同学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具体做法是:称取两份质量相同的镁,一份在氧
气中完全燃烧,另一份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称其生成物质量。写出实验中涉及的两个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实验结论]:实验中发现,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质量大于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质量。通过探究证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评价]:实验后小欣同学想起,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除生成白色固体还看到有少量黑烟。你猜测可能是空气中的 气体也参加了反应。通过该探究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请回答两点。① ;② 。
13、(6分)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陶瓷工业等领域。工业上从铝土矿中获得物质X,从空气中获得氮气,再将物质X、N2、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lN和CO,请回答:
⑴.氮化铝属于 (填“金属材料”、“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⑵.已知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液态氧的沸点为-183℃。将经过除尘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空气液化,通过控制温度蒸发,则 (填“氧气”或“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⑶.物质X的化学式为 ,上述制取AlN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⑷.铝元素摄入量过多对人体有害,请你给大家提一条减少生活中铝元素摄入的合理化建议 。
12、(5分)在家庭生活中,自来水经过处理后,用途更加广泛。请回答:
⑴.一些饮水机里的净水器中装有活性炭,其作用是 。
⑵.净水器接通电源时产生紫外线与自来水中加氯气目的相同,其作用是 。
⑶.用自来水养金鱼时,为除去其中少量的余氯,可放入少许“大苏打”(Na2S2O3·5H2O),
“大苏打”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Na、S、O、H的原子个数比为 , 相对分子质量为 。
11、(0分)用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填空:
⑴. 四个硫酸根离子 ; ⑵. 氧化铁 ;
⑶. 氦气 ; ⑷. 一个氢分子 ;
⑸ FeSO4 ; ⑹. 。
10、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
A.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硫酸) B.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BaCl2溶液)
C.KCl溶液中混有K2CO3(稀盐酸) D.CO中混有CO2(NaOH溶液)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