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下列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B.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
C.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
D.1L0.5mol/L稀硫酸与1L1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57.3kJ的热量
(aq)(aq)(aq)(l),△H=-57.3kJ/mol
10.有﹑﹑﹑和六种微粒,分别属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
B.还原产物为
C.若有1参加还原反应,则转移8
D.若把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
9.一定温度下,某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g)+(g)(s)+(g);△H<0.以1和2为起始反应物,时达到平衡,生成0.6(g)。时改变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B.平衡后若加入少量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后若加入氢气,上述反应的△H会增大
D.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了压强
8.根据下表中有关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l 元素编号 l 元素性质 |
l |
l ① |
l ② |
l ③ |
l ④ |
l ⑤ |
l ⑥ |
l ⑦ |
l ⑧ |
l 原子半径(10-10m) |
l |
l 0.74 |
l 1.60 |
l 1.52 |
l 1.10 |
l 0.99 |
l 1.86 |
l 0.75 |
l 1.43 |
l 主要化合价 |
l 最高价 |
l |
l +2 |
l +1 |
l +5 |
l +7 |
l +1 |
l +5 |
l +3 |
l 最低价 |
l -2 |
l |
l |
l -3 |
l -1 |
l |
l -3 |
l |
A.③和⑥﹑④和⑦分别处于同一主族
B.元素②与元素③一定为金属元素
C.元素①与元素⑥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共价键
D.元素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7.正确掌握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A.与互为同位素;﹑﹑﹑互为同素异型体
B.金刚石﹑﹑粒子的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晶体硅﹑碳化硅均为原子晶体.
C.的结构示意图为,的电子式为
D.过氧乙酸()与羟基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与互为同系物
6.下列物质的制备,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A.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白粉
B.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氢气和氯气
C.将氢气和氯气混合后点燃,产物用水吸收制备盐酸
D.工业制硫酸在吸收塔中用谁吸收生成硫酸
5.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的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含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那么二氧化碳中的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说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与右图中③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高尔基体,用含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的部位依次为①③②⑥⑤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素,在青霉素产生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灭菌
B.谷氨酸棒状杆菌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酵才能得到谷氨酸
C.生长期各阶段的细菌内部都会发生酶活性的调节
D.在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中,组成酶的合成只受基因的控制,而诱导酶的合成只受诱导物的控制
3.下表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d)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三中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综合为下表。
l
试验材料 |
l
生物数量(个/mL) |
||||||||
l
枯草杆菌 |
l
1d |
l
2d |
l
3d |
l
4d |
l
5d |
l
6d |
l
7d |
l
8d |
l
9d |
l
大草履虫 |
l
180 |
l
160 |
l
140 |
l
160 |
l
180 |
l
160 |
l
140 |
l
50 |
l
60 |
l
双小核草履虫 |
l
- |
l
60 |
l
70 |
l
80 |
l
60 |
l
50 |
l
40 |
l
20 |
l
10 |
l
试验材料 |
l
- |
l
- |
l
- |
l
- |
l
20 |
l
40 |
l
60 |
l
80 |
l
100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二者为种间斗争关系
B.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
C.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中,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但9d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一定继续增加
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
2.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A.B细胞→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C.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