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5分)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⑴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⑵根据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种;
⑶若测得原营养液中钾离子和氯离子的数目之比为2:1,则原原营养液的组在和质是 。
13. (8分)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棉花及以下仪器:
⑴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⑵请写出实验室利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室制取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需用以上药品中的_________
若将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图与方框内的A装置连接:实验过程中A装置内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7分)下表列出了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 |
0oC |
10 oC |
20 oC |
30 oC |
40 oC |
A |
37.4g |
36.0g |
34.7 g |
33.8 g |
33.2 g |
B |
13.3 g |
20.9 g |
31.6 g |
45.8 g |
63.9 g |
(1)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答出一点即可)。
(2)10℃时,取A、B两种固体各3.5g,分别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有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溶解的物质是 (填“A”或“B”),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烧杯中加入足量NaOH固体并轻轻搅拌,观察到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是:
试管① ;
试管② 。
(3)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两试管中的现象与加NaOH固体相同的是 。(填下列序号)
A.冰 B.氯化钠 C.生石灰 D.硝酸铵
11.(7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到处可见。
(1)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比如早餐搭配:牛奶、面包、黄油、水果等,其中含有的营养素有油脂、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无机盐和水等。
(2)下图所示生活用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字母) 。
A.做不粘锅内衬的聚四氯乙烯 B.织地毯用的纯羊毛 C.制服装面料的腈纶
(3)目前使用的能源多为化石燃料,如天然气、石油和 。由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燃烧的产物有污染,所以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氢能、 和太阳能等。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科学家正研究使用太阳能发电的方法将水分解得到氢气,该化学方程式为 。推广使用太阳能是利用了太阳能 (填下列选项的字母)的特点。
A.取之不尽 B. 清洁能源 C. 不可再生能源 D. 可转变成电能、热能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的叙述关系的是 [ ]
A.图甲表示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乙表示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量的关系
C.图丙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图丁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与加入量的关系
9.鉴别下列物品方法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
鉴别的物质 |
鉴别的方法 |
A |
冰和干冰 |
室温(20℃)放置,过一段观察是否有水渍 |
B |
水和双氧水 |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 |
C |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
观察颜色 |
D |
纯羊毛和化纤面料 |
灼烧闻气味 |
8.右图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可表示2H2+O2 2H2O 的反应
D.可表示CO2 + C 2CO的反应
7.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到组成食盐的元素,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
A.两元素组成的食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B.两元素的本质不同在于中子数不同
C.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8
D.两元素的原子结构可分别示意为
6.下列说法,从化学的角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运动
C.铁杵磨成针: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火要空心:增加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