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24749  124757  124763  124767  124773  124775  124779  124785  124787  124793  124799  124803  124805  124809  124815  124817  124823  124827  124829  124833  124835  124839  124841  124843  124844  124845  124847  124848  124849  124851  124853  124857  124859  124863  124865  124869  124875  124877  124883  124887  124889  124893  124899  124905  124907  124913  124917  124919  124925  124929  124935  124943  447348 

31.“社会契约”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理论,在1690年发表的《政府论》一书中已系统地提出,该书的作者是 

A.约翰·洛克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试题详情

30.《全球通史》指出:“文艺复兴的精神十分鲜明地表现在它的艺术中。因为教会不再是唯一的资助人,艺术家们受到鼓励,把注意力转向不同于传统的圣经主题的事物。”例如

A.莫奈的《日出·印象》            B.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C.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D.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试题详情

29.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表明在此期间中国综合国力在持续稳定地增长

B.标志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这表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直支持中国  

D.中国逐渐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

试题详情

2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军队积极抗日。佩戴右图臂章的军人很有可能参加了  

A.镇江韦岗伏击战

B.平型关战役

C.山西薛公岭战斗

D.淞沪会战

试题详情

27.下表是中国人口变动的情况:

年代
公元(年)
人口数(万人)
备   注
清道光二十年
1840
41281
 
清道光二十一年
1841
41345.7
《清实录·宣宗》卷364
咸丰元年
1851
43216.4
《东华续录》
咸丰十一年
1861
26688.9
《东华续录》
同治十年
1871
27235.4
《东华续录》
宣统年间
1909-11
36814.6
《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
民国二十三年
1934
46340
胡焕康《中国人口之分布》
新中国成立
1949
54167
《中国经济年鉴·1981年》

对于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晚清以来人口一直呈增长趋势       B.人口数大幅下降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C.人口统计数据可信度低            D.近代中国人口增殖条件优越

试题详情

26.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说:“我们再三考虑,则又觉得当日李贽的不幸,又未必不是今天研究者的幸运。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详尽的记录,使我们有机会充分地了解当时思想界的苦闷。没有这些著作,我们无法揣测这苦闷的深度”。对于“当时思想界的苦闷”产生的背景,理解错误的是

A.社会吏治腐败                   B.抗清斗争失败   

C.商品经济发展                   D.社会矛盾激化

试题详情

25.周朝推行分封制是与利用血缘纽带为特征的宗法制紧密相连的。宗法制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到西周时才最后形成为严密的政治制度。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③宗法适用于异姓贵族    ④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24.从周代以后,直到清代,列国消长,王朝兴替,在中华大地上,先后出现过许多繁华显赫、盛极一时的都城,最著名的有六大古都,其中有两大古都位于

A.河南省        B.陕西省         C.江苏省          D.浙江省

试题详情

2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穿“十二五”的主线。这要求我国淘汰一些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产业,发展新型战略产业。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体现了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B.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C.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D. 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试题详情

22.“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这句话启示青少年

   A.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判别是非    B.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和革命的批判精神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