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中国古代统治者以农为本,不断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据此回答16-19题。
16.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新税制,其主要作用是:
A.促使耕地转向私有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建立封建生产方式 D.减轻农民负担
17.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典型地体现了:
A.韩非子的主张 B.荀子的主张
C.孟子的主张 D.墨子的主张
18.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和清朝前期的“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手工业的显著发展 B.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C.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19.“摊丁入亩”政策有利于:
A.人口自由流动 B.土地兼并
C.稳固自然经济 D.减轻地租
改革是人类谋求发展的重要举措,必然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回答12-15题。
12.下列改革中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中国戊戌变法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俄国1861年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最早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亚洲国家是:
A.土耳其 B.日本 C.中国 D.印度
14.在明治维新实行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B.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C.实行征兵制 D.发展近代教育
15.1956年新中国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
A.封建剥削制度的彻底废除 B.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读图,回答10-11题。
10.C港与D港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沿岸都有暖流经过 B.沿岸都有寒流经过
C.多雨期一致 D.高温期一致
11.关于四国间贸易的正确叙述是:
①甲国从丁国进口铁矿石 ②丁国从甲国进口煤炭 ③乙大量出口小汽车到丙国④丙国大量从乙国进口粮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从2005年起,广东、江苏、河南、浙江、四川、山西、海南、宁夏、贵州、重庆、安徽等全国半数省市区全面取消农业税,我国农业真正进入“零税率”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6-9题。
6.200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减免农业税、直接补贴农民种粮等一系列措施。其目的是:
A.减轻农民负担 B.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C.以乡补城、以农补工 D.增强粮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7.国家制定一系列有关粮食政策和措施的主要依据是:
A.国内粮食市场的供需实际 B.农业基础条件
C.国际市场的价格 D.科技成果在农业中转化
8.有人说:“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下列关于粮食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引起的朝代更替多发生在灾荒年 ②粮食生产是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的基础 ③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低,我国可以依靠进口粮食解决粮食不足问题 ④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影响国内粮食的供需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9.在世界粮食贸易中,我国出口稻米,进口小麦。其原因是:
①我国是世界上稻米生产最多的国家 ②中国人有喜欢吃面食的习惯 ③国际市场上稻米的价格高于小麦,出口大米进口小麦,在不影响国内粮食供需的前提下赚取外汇 ④我国小麦大量减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由13人组成的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于2004年12月12日从中山站正式启程,在1200多公里的行程中克服了冰裂隙、白化天气、高山反应、严寒等诸多困难,于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登上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亿万年来寒冷孤独的地球“不可接近之极”升起了五星红旗。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3-6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A.东方 B.西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5.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从中山站出发到达冰盖最高点的行程过程中,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B.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D.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先缩小后扩大
右图的圆圈为35°S纬线圈,图中实线部分为昼弧,虚线部分为夜弧。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14时20分 B.15时20分
C.2时20分 D.3时20分
2.下图四幅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可能为右图所示日期光照图的是:
A. B. C. D.
39.(31分)材料一 2004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6月国务院《粮食流通条例》规定粮价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国家一揽子支农政策调动了市场机制,多达302亿元的直接补贴和税收减免,帮助价络信号直接而准确地传递给农民。当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同比增加4000万亩,粮食市场价格上扬给农民带来的毛收入增长约达2000亿元。
材料二 中国科学家培育的超级稻平均亩产700-800公斤,单产增加15%左右。超级稻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好,节水耐旱,少施化肥,基本上不用打农药。尽管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开始恢复性增长,但要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必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
(1)结合材料一,分析粮食市场化改革对农民增收所起的作用。(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常识分析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意义。(8分)
(3)2004年和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直接带有资金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都占
到了相当大的比例,连续体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特点。
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大力扶持农业发展。(12分)
38.(25分)近现代法德关系一直是影响着欧洲国际秩序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大陆上的外交格局。普鲁士军国主义统治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对欧洲和平的一个威胁。德国把奴役性的《法兰克福和约》强加在法国头上。它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既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秩矿,又是出于战略上的筹划。占领了麦茨和斯特拉斯堡[麦茨和斯特拉斯堡:位于法德边界]以后,德国就有了一道极其强固的防御线。德国的这一谋算严重地伤害了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普法战争对法德经济发展和欧洲国际秩序的
影响。(7分)
(2)《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曾经这样建议“关于萨尔区的协定仍然有效。……同时应当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同一时期内,法国应与德国缔结一项条约,规定由洛林供应德国的铁矿,至少是战前数量的50%,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应向洛林供应煤矿,其数量在考虑了萨尔区的产量之后,应与战前的供应总量相等。”
--凯恩斯《预言与劝说》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法德经济发展和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6分)概括指出材料中欧洲政治家的主要意图。(2分)
(3)法国外长舒曼在1950年提出:法国政府建议在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将改变本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害区为和平区。联合生产建立起来的两国团结,消除了法德之间战争的物质基础,使战争爆发变得不可想象。
--《舒曼计划》
分析法国外长舒曼的建议对法德经济发展和两国关系产生的作用。(4分)指出法德
关系变化对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从上述近现代法德关系的实例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有关国际关系方面的认识?(4
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