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为避免考核知识点条目上的重复,删去第?章“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1)节中的“商品服务市场”;删去第8章“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第(1)节中的“经济全球化”。
2.为使考核知识点表述更加准确,将第6章“银行和储蓄者”第(2)节中“储蓄的类型及作用”知识点更改为“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1.增加的知识点:在第l章“商品和商品经济”第(2)节中增加“通货嘭胀与通货紧缩”知识点:在第8章“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第(1)节中增加“外汇与汇率”知识点。
2.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①国民党的政治独裁和国统区的经济恶化
②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③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政 治
1.将“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改为“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删去“九品中正制”和“士族制度”,增加“江南经济的发展”。
1.先秦
(1)夏朝
①夏朝的建立和灭亡
②夏朝的农业生产
(2)商朝
①商朝的奴隶制
②商朝的青铜器
(3)西周
①武王伐纣
②井田制与分封制
(4)春秋和战国
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②铁农具、牛耕和水利工程
③商鞅变法
④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
⑤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三国、两晋和南北朝”一节下的“士族”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新课程修改或删去的内容
5.中国地理的“国土的整治与开发”部分主要的改动有2处。
(1)鉴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把有强调正面意义为主的表述,改为客观性的表述。即将“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替换为“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
(2)有关商品农业的部分,除了文字的梳理外,将“发展方向”改为“发展趋势”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
历史
旧课程删去的内容
4.中国地理部分气候和河流部分的改动同老课程的说明。
3.世界地理部分除了文字顺序方面的改动外,没有其他改动。
2.第二部分(人文地理)作了8处改动。
(1)将“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替换为“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区位论的观点被引入中学地理教学后,一时成为时髦的理论。但是,区位论对于分析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对于片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则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加以说明和解释。因此在农业问题中强调区位,有点“泛化”的味道,把本来简单明了的问题复杂和抽象化了。这里重新改为具体的表述,更为简洁。
(2)在“人口数量与环境”部分,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替换为“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把“入口发展模型形成”替换为“入口数量增长”。该两处替换,均是为了使说明的表述更加符合中学的教学实际。如在中学的地理教学中根本不可能讲述人口发展的数学模型问题。
(3)对“聚落的形成”中,把“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替换为“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同时删除了“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所以删除后面一句,是因为前面的城市的起源包含了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的内容。前半句的替换,则是基于这样的事实:人类社会诞生的初期,聚落的形成主要是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那个时期还基本没有“历史条件”可言。
(4)“城市区位”部分,下面内容是对城市区位主要内容的解释,不能用“区位”去解释区位。故将具体说明中的“城市区位”替换为“城市发展”。
(5)“城市化”一节,中学教学主要就是讲解的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进程。故将题目直接换为“城市化及其进程”。而“城市化的标志。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从来就不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故删除。
(6)“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原“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作用”表述不顺畅,改为“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7)在有关环境的表述中,将“环境问题及其发展”,改为“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属于简单的词语搭配问题。将“环保事业”替换为“环境保护”,原因显而易见:在中学地理教育中不可能讲解关于环保书业的全面内容,而只能讲解其中关于环境保护的部分。
(8)把“入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替换成“入地关系的演变”。理由是在中学的地理教学中涉及的仅仅是入地关系本身的--些基本问题,而不是入地关系思想的形成等学术发展史方面的问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