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中外历史上战争数不胜数,战争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历史进程。回答19-24题
19.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从社会发展进程角度来说,其进步意义在于
A.加速分封制崩溃和奴隶制瓦解 B.大国兼小国,诸侯国数目减少
C.促进了华夏族与各民族大融合 D.战争促进了各诸侯国经济发展
20.对康熙帝进行的乌兰布通战役和昭莫多战役评述错误的是
A.粉碎了沙俄分裂我国新疆的阴谋 B.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安定
C.消灭了准噶尔部噶尔丹侵略势力 D.是反对分裂势力的正义的战争
21.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尝的。”甲午中日战争的“进步为补尝”是
A.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有利于中国引进外国资本
C.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开办工厂,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
22.使欧洲大陆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战争和战役是
①瓦尔密战役 ②来比锡之战 ③克里木战争 ④普法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是: ①是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②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蓬勃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巴尔干、中东、南亚等地区冲突层出不穷的共同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矛盾 B.宗教矛盾 C.国家利益 D.经济落后
历史发展证明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伤。回答16-18题。
1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取得的最重要的“利”是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B.使革命势力发展到黄河流域
C.基本上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D.首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17.毛泽东在论及处理国共关系的原则时,提出要“和为贵”;要“退避三舍”(对挑衅
作坚决的回击)。上述原则提出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战相持阶段 D.全面内战爆发后
18.国共两党二次分裂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表现在
①再次造成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②日本帝国主义乘机侵略中国
③国共双方进行了长达十三年多的内战 ④造成了祖国分裂至今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下图是世界某一地区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13-15题:
13.甲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A.地垒 B.地堑 C.向斜 D.背斜
14.关于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 B.社会稳定,经济高度发达
C.终年温和多雨,有利于畜牧业发展 D.夏季炎热干燥,水资源紧张
15.图中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其名称是
A.梵蒂冈 B.圣地亚哥 C.耶路撒冷 D.麦加
右图是该群岛白昼长短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判断10-12题。
10.该群岛的经纬度位置大致是
A.66.5oN 、150°W B.70oN、30°E
C.80oN 、30°E D.85oS、150°W
11.该群岛有60%面积为冰川覆盖,但目前冰川有逐渐消退的迹象,其根源是大气中
A.SO2不断增多 B.NO2不断增多
C.CO2不断增多 D.O3不断减少
12.据科考队员考察,该群岛的人类活动自始至今均与采煤有关,这说明该群岛
A.第四纪以来气候寒冷与温暖交替 B.从较低的纬度漂移到较高的纬度
C.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强烈影响 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频繁
9.若洋流L的流向有季节变化,当L向东流时,下列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的“储水变化量”为正值的是
A.北京 B.洛杉矶 C.巴西利亚 D.悉尼
2001年10月16日至11月2日,中国科学院组团对某群岛的气候、环境、冰川、生物等方面进行科学考察,并于北京时间2002年7月30日早上5时11分(当地时间7月29日晚上11时11分),举行了科考站的建站仪式。
8.盛行风F
A.冬季吹向东北,是东北季风
B.夏季吹向东北,是西南季风
C.全年吹向西南,是东北信风
D.全年吹向东北,是东北信风
7.图中区域位于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的施行标志着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提供了法律保证。据此回答1-6题
1.据史载,秦朝末年人口不到2000万,公元2年为5959万;唐玄宗755年的人口约为5291万是唐太宗时的近三倍,清顺治初人口约1920万,到康熙末年猛增至1亿多,导致上述三个时期人口激增的主要共因是 ①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 ③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④高产的粮食作物推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对生育子女者,免征赋税;对晚婚子女,课以重税;对世代同居的大户征收重税。”的中国古代人口政策出发点是
A.国家鼓励人口增殖 B.国家限制人口增殖
C.政府鼓励早婚早育 D.提倡自立反对依赖父母
3.西晋末年到南朝,大批北方农民迁居南方和元朝时边疆各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
①属于政府行为 ②是民间自发行为
③江南开发的需要 ④促进江南的开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002年末我国大陆人口达128453万,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377万,15岁-64岁人口达90302万。判断右图中各点,符合现阶段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A.1点 B.2点
C.3点 D.4点
5.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宜采用下列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6.《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实施
①有利于国家对人口问题实行宏观调控 ②是依法治国的体现
③有利于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图中F表示此地的盛行风,L是流经此区域的洋流。判断7--9题:
41.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后,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
材料三 历史上荆江洪水水位抬高统计表
时间 |
历史 |
最高洪水水位上升 |
平均每年含水量 |
新石器时代至汉 |
2003年 |
0.2m |
0.0087cm |
汉至宋元 |
1400年 |
2.3m |
0.164cm |
宋元至今 |
800年 |
11.10m |
1.39cm |
材料四 唐代至清末长江较大水灾初步统计表
朝代 |
年数 |
水灾次数 |
平均几年一次 |
唐代 |
289 |
16 |
18 |
宋朝(金) |
317 |
63 |
5 |
元朝 |
91 |
16 |
5.6 |
明朝 |
276 |
66 |
4.1 |
清朝 |
268 |
62 |
4.2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3分)
(1)结合历史知识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进程和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分析长江流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8分)
(3)运用哲学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长江流域古代开发的认识。(15分)
40.24分)读德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德国的 河是世界上货运最繁忙的内河航道,其流域也是德国最发
达的地区。(1分)
(2)德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思想家,例如无产阶级导师 、 。(4分)
(3)试分析鲁尔区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工业生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4分)
(4)为什么说德国是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5分)
(5)试分析19世纪末德国迅速崛起的原因。(10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