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25256  125264  125270  125274  125280  125282  125286  125292  125294  125300  125306  125310  125312  125316  125322  125324  125330  125334  125336  125340  125342  125346  125348  125350  125351  125352  125354  125355  125356  125358  125360  125364  125366  125370  125372  125376  125382  125384  125390  125394  125396  125400  125406  125412  125414  125420  125424  125426  125432  125436  125442  125450  447348 

读下面“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7~8题。

地点
经、纬度
海拔高度

22°N,116°E
1500-2000m

42°N,118°E
600-1000m

41°N,90°E
2200-2600m

7.造成①②两地和②③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热量、降水量     B.热量、坡向       C.光照、坡向       D.光照、降水量

8. ①、③两处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分别为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试题详情

下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4~6题。

4.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5.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   )

    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D.对大气辐射的散射增强

6.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主要原因是          (   )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试题详情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回答1~3题。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
两分日
6:40
18:40
50°
夏至日
5:10
20:10
73°26′
冬至日
X
Y
26°34′

1.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   )

20070122
 
    A.7:50、17:10                  B.8:00、17:00 

    C.8:10、17:00                  D.8:20、17:00

2.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

    A.100°E、50°N                 B.110°E、40°N

    C.125°E、40°N                 D.130°E、50°N

3.该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

    A.洪涝          B.地震          C.酸雨          D.荒漠化

 

试题详情

40.(26分)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合理配置资源。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1)从资源调配角度分析我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人口迁移”“北煤南运”等事件。说出这些事件产生的地理原因及其对所在地将产生的影响?(8分)

   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19世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惟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

   1875年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至1911年,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额较大的煤矿。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产量为3.6万多吨,1899年增至77.8万多吨,产品畅销天津、上海、福州等地。

(2)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4分)近代以来,清政府对采煤业的政策有何变化?收效如何?(4分)

北京市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现在已经进入了严重的枯水期。只有到了2010年,南水北调,水流到了北京,才能缓解地下水超采带来的巨大困难。所以党中央要求我们,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样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3)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的短缺问题。(10分)

试题详情

39.(33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完成下列各题。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又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1)从认识论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10分)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值得注意。

中共“八大”强调,“必须注意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方面的全面安排和综合平衡。……大会确定,必须妥善地安排好农、轻、重之间的关系,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商品流通之间的关系,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共和国重大决策和事件述实》

 (2)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八大明确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什么?(2分)并分析上述方针未能得到有效贯彻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7分)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读图16“我国沙尘暴分布地区及出现次数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6

(3)描述我国沙尘暴分布状况(6分)

(4)简要分析沙尘暴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8分)

试题详情

38.(32分)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完成下列各题。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

(1)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11分)

(2)中央银行借发行债券和控制短期利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制定货币政策。运用经济常识,填表:(12分)

表一             表二(用   表示下面可能发生的变化)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1.
2.
3.
4.
经济过热
银行提高利率

一般情况下,可能带来的影响

 

经济增长速度
例:  
借贷成本
 
投资需求
 
  物  价
 

                      

   缓和经济过热

(3)采取怎样的一种货币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在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政府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9分)

试题详情

37.(35分)史料研读、综合评论、专题探究和问题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用这些方法分析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演进。完成下列问题。

(1)史料研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隋唐时期,逐步完备起来。“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

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划分三省的职权。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为尚书省的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六部职权彼此分工,互不干涉……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

①              ②

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高祖时,增

                         ③

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

④                                ⑤

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材料中画线的五部分有两处表述是错误的,请写出序号         (2分)

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的关系。(5分)

(2)综合评论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在不断发生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6分)并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4分)

(3)专题探究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不仅能够实现政权的更迭,而且革命往往还具有强大的社会改造功能(指对旧制度的改造)。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年)为例,概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凭借着手中的政权对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进行了怎样的改造?请结合史实任选一个方面加以概括说明。(6分)

(4)问题比较

在近代中国的19世纪末,伴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几乎同时发生了两大政治运动,即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又一次掀起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的革命新高潮。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14、图15,完成下表。(12分)

 

 
领导阶级
基本主张
区域性特点及形成因素
评价
 
 




 
 
 
抵抗列强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将希望寄托在无权的皇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归于失败。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北方。
经济因素:北方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阶级关系因素:北方则主要表现为农民、手工业者的秘密结社。
思想因素:北方则盛行小农平均主义和封建迷信。
 

试题详情

36.(34分)读图11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上海港是我国第一大港,在我国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进出物资总量的60%和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物资的99%都通过上海港。此外,上海港还承担了总吞吐量中30%以上的国内中转货物。

图11

(1)简要分析上海港建港并成为我国第一大港的区位条件。(10分)

下图为2006年上海市人口金字塔图(图12)和1955-2000年上海外来流动人口规模变化图(图13)(资料来自上海人口普查报告2007年5月16日发布),读图分析回答:

图12

图13

(2)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8分)

(3)图13显示近年来流入上海人口数量显著增加。请简要分析其原因及给上海市带来的问题。(8分)

(4)上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请答出其主要气候特征和影响该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举两例即可)。(8分)

试题详情

3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多年前,李白的诗句道尽人类攀月不得的遗憾。而今,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终于圆了攀月梦。这说明

A.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

B.人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

D.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第Ⅱ卷(非选择题,160分)

本卷共5题,共160分。

试题详情

34.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刻更全面地论述。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种认识表明

A.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C.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