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3年6月1日上午9时21分,随着三峡大坝20号导流底孔闸门的最后关闭,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库下闸荡水成功。曾经桀骜不驯的千年三峡江水,从此听从人类的调遣,华夏儿女魂牵梦萦的世纪夙愿正在变为现实。据此回答4-6题。
4.兴建三峡工程的最突出的意义为 ( )
A.防洪,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
B.灌溉,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C.旅游,使长江两岸地区的风景更加秀丽
D.航运,改变荆江地区“九曲回肠”的河道状况
5.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中,最难解决的是 ( )
A.中华鲟的洄游卵问题 B.农村移民开发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
C.库区的泥沙淤积问题 D.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6.三峡工程建设及其库区移民安置面临的最大困难分别是 ( )
A.生态环境脆弱与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B.经济落后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C.移民安置任务艰巨与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D.水土流失严重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后回答1-3题。
1.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方法正确的是( )
A.a-西 b-南 c-东 d-北
B.a-东 b-南 c-西 d-北
C.a-南 b-东 c-西 d-北
D.a-北 b-西 c-南 d-东
2.太阳出没路线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日期是 ( )
A.①是6月22日 B.②是3月21日或9月23日
C.③是12月22日 D.无法确定
3.当太阳出没路线为③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B.南非开普敦正值多雨季节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迟于6点升起 D.北印度洋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下图是表示南非共和国某地每年的太阳出没路线图,读
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1629年 |
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徙牧伏尔加河。
|
1632年 |
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 |
1644年 |
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王公会盟,制定《蒙古一卫拉特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 |
1644年 |
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克阵亡。 |
1645年 |
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遭到拒绝。双方商定土尔扈特游牧区域。此后十余年间,土尔扈特汗国逐渐形成。 |
1655年 |
土尔扈特汗国与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 |
1657年 |
土尔扈特向清朝“贡驼马二百余”。 |
1672年 |
俄国指令土尔扈特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征兵。 |
1696年 |
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噶尔丹。 |
1712年 |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抵达北京,康熙帝派遣使团出访土尔扈特,途中为俄国所阻。 |
1714年 |
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 |
1731年 |
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 |
1756年 |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帝。 |
1765年 |
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汗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的侵扰和掠夺。 |
1770年 |
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2万余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秋,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 |
1771年 |
1月17日,渥巴锡率领近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2月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乘6万余人。10月15日,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 |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2)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12分)
(3)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4)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8分)
(5)土尔扈物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10分)
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3.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2.第Ⅱ卷共7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地人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5.在经历了近5年的政治冷淡后,中日两国领导人通过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从“迎春之旅”到“暖春之旅”的访问,融化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坚冰,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
①各自的国家制度决定的
②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③两国的外交政策决定的
④两国面临的国际格局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Ⅱ卷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