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9.(32分)(四川省达州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4分),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4分)
(2)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5分)。
(3)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4)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4分)
(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说明莱布尼茨为何推崇中国儒学文化(2分)?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6)结合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3分)及其原因(2 分)。
29题(32分)
(1)表现:孔子“仁”“以德治民”,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墨子“兼爱非攻”等。(4分,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4分,任答两点即可)
(2)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分)
宋朝: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2 分)
(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封建专制集权政治(或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一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中国儒家经典(思想)(2分);
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2分)
(5)原因:德意志分裂割据;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2分)
出发点:反对封建贵族的等级特权,提倡自由平等。(2分)
(6)新变化:译书范围广,数量多;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科学)。(3 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2分,任答两即可)
28.(32分)()
(1)目的:加强与唐朝的政治联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4分)因素:唐朝统一强盛,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日本当时落后、政府民间都重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日之间海上交通技术的改善。(6分。评分说明:回答其中3个要点即可。)
(2)意义:促进双方政治联系、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发展;使日本得以大规模吸收唐朝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丰富日本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本成为中国文化圈的组成部分。(6分)
(3)事件: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末新政的推动,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8分。评分说明:回答其中4个要点即可。) 作用:壮大知识分子队伍,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预备了大量人才。(4分)
(4)对方文化先进;两国距离较近;有长期交往的基础;国内面临严重社会危机。(4分。评分说明:回答其中2个要点即可,若有其它言之成理的回答,可酌情给分。)
27.(32分)
(1)变化: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内阁制建立。(2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
(2)政治设计: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应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8分)原因: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朝的衰亡,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8分)
(3)观点: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4分)不同: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黄宗羲在原有制度内寻求限制君权,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6分)
(4)从专制主义向民主政治思想转变。(2分)
26.(32分)(1)相同:“募役法”。(2分)意义: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限制了大地主、官僚、高利贷者、大商人等人的特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4分)
(2)原因: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2分)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4分)(注:若只答到“平均地权”最多得2分)评价:“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2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2分)
(3)原因: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工人失业、农民破产,加深了社会危机。(4分)意义:增加就业,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统治的稳定。(6分)
(4)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4分)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或答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政府的基本职责。(其它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6.(32分)十七大期间,“关注民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这个话题在十七大代表和普通百姓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中外历史上,一些统治者采取的改革政策和措施给我们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此开展了对“民生”问题的研究。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他们搜集的历史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文物1是唐朝“庸饼银”
(1)在图一中,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措施的作用与文物1相同?有何意义?(6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 员 |
占全国人 口 |
占国民 收 入 |
年 代 |
穷 人 数 目 |
年 代 |
工人工 资下降 |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
2% |
36.5% |
1855年 |
85(万) |
1857年 |
15-20% |
1856年 |
87(万) |
|||||
普 通 群 众 |
80%上 |
40% |
1863年 |
109(万) |
1866-1867年 |
10-20% |
1866年 |
130(万) |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10分)
材料四: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1933年美国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
(3)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美国为什么要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美国采取措施的意义?(10分)
材料五: 粮票(见右图)如今已成了收藏品。它最早出现在1955年,当时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到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粮票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原因何在?(4分)请结合上述材料,为这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写一个简短的结束语。(2分)
39.
(4)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2分)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长期战乱,南方地区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6分)
(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歼灭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工农运动蓬勃高涨,长江流域成为革命中心。(4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1937年秋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日军猖狂进攻,上海、南京沦陷。(4分)
(6)重庆成为大后方的经济中心。(2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重庆,政治行政地位提高。(或者回答“抗战时期大批工厂的迁建”)(2分)
25.
(1)“等级制度”可以重点围绕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加以说明,“道德感召”则主要围绕汉武帝独尊儒术和推行儒学教育加以说明。(4分)政治腐朽、统治残暴、法律严酷,激化社会矛盾;经济上沉重的赋役负担、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农民正常生活。(6分)
(2)办法:实行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2分)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2分)加强了各阶层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2分) 主观: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的软弱妥协性,缺乏科学的斗争纲领,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等等。(4分)客观:封建专制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破坏。(2分)
(4)重庆谈判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人民解放战争推翻蒋介石集团独裁统治,夺取全国革命胜利。(6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