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27040  127048  127054  127058  127064  127066  127070  127076  127078  127084  127090  127094  127096  127100  127106  127108  127114  127118  127120  127124  127126  127130  127132  127134  127135  127136  127138  127139  127140  127142  127144  127148  127150  127154  127156  127160  127166  127168  127174  127178  127180  127184  127190  127196  127198  127204  127208  127210  127216  127220  127226  127234  447348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回答12-13题。

12.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中共中央重视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是因为(   )

A.党和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B.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的工作宗旨

   C.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1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央政策研究室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就农村改革发展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这主要体现了(   )

A.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试题详情

下图为某地区某种物流线路示意图,回答9-11题。

9.该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最有可能是(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管道运输   D.河流运输

10.图中河流的流量过程为(   )

11.图示所属省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

B.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

C.草场类型主要为高原牧场

D.降水水汽来源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

试题详情

a.b两城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等高旗杆的影长及朝向如右图,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a.b两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地自转线速度比a地小 

B.a地自转角速度比b地大 

C.b地昼长的变化幅度比a地大

D.a地地转偏向力比b地大

8.有关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年中有一次相等   B.一年中有两次相等

C.舂分日数值相等    D.夏至日数值相差最小

试题详情

读沿某纬线某地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层深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①②③三条曲线,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气温   ②表示蒸发量   ③表示降水量

B.①表示蒸发量  ②表示降水量   ③表示气温

C.①表示降水量  ②表示气温    ③表示蒸发量

D.①表示蒸发量  ②表示气温    ③表示降水量

6.图中所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土层深厚,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b地区气候干旱,为荒漠景观,无种植业发展

C.c地区地势平坦,是重要农业区  

D.d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是热量不足

试题详情

读甲乙两岛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两岛的共同特征是(   )

A.全年降水都较多,河流短小湍急       

B.都地处国际海上交通要冲

C.都处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D.甲为大陆岛,乙为火山岛

4.乙岛有多彩的自然风光,是世界第一流的旅游胜地。一艘旅游船从甲岛出发到乙岛,选择的是最合理的路线航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苏伊士运河         B.一路上都顺流

C.所经海域水温和盐度都不断升高  D.航行方向大概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试题详情

读欧洲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位置
00 E-30 E,470 N-500 N
平均海拔(米)
46
年平均气温(℃)
11.5
7月平均气温(℃)
20.7
1月平均气温(℃)
2.6
平均降水量(毫米)
780
主要农产品
小麦、甜菜、乳畜产品

1.与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   )

A.中美地峡   B.美国五大湖区  C.尼罗河三角洲  D.墨累-达令盆地

2.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A.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C.最大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碱化  D.最大障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矛盾突出

试题详情

47.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已经深深地融入其间。文化能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和谐文化建设。(10分)

试题详情

46.表1:2003年-2007年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

 
消  费
投 资
净 出 口
年  份
贡献率(%)
拉  动
(百分点)
贡献率(%)
拉  动
(百分点)
贡献率(%)
拉 动
(百分点)
2003
35.3
3.5
63.7
6.4
1.0
0.1
2004
38.7
3.9
55.3
5.5
6.1
0.6
2005
36.1
3.7
38.1
3.9
25.8
2.6
2006
39.2
3.9
41.3
4.1
19.5
2.0
2007
37.0
4.5
41.6
4.4
21.4
2.5

注:2007年发达国家最终消费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8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

表2:2003年-2007年GDP增长速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年份
总量(亿元)
同比增长(%)
收入(元)
同比增长(%)
收入(元)
同比增长(%)
2003
135823
10
8472
9.0
2622
4.3
2004
159878
10.1
9422
7.7
2936
6.8
2005
183868
10.4
10493
9.6
3255
6.2
2006
210871
11.1
11759
10.4
3587
7.4
2007
246619
11.4
13786
12.2
4140
9.5

材料: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综合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结合图表1、2,联系当前我国的实际谈谈我国应该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率。(10分)

试题详情

4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起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意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市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哪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在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当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说明民主当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

政治选做部分

试题详情

44.(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真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次后底盛强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鈞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塞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6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9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