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27177  127185  127191  127195  127201  127203  127207  127213  127215  127221  127227  127231  127233  127237  127243  127245  127251  127255  127257  127261  127263  127267  127269  127271  127272  127273  127275  127276  127277  127279  127281  127285  127287  127291  127293  127297  127303  127305  127311  127315  127317  127321  127327  127333  127335  127341  127345  127347  127353  127357  127363  127371  447348 

5.该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图2为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图。据此回答6-8题。 

试题详情

4.该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昼夜长短和天气              B.昼夜长短和自转速度 

     C.正午太阳高度和自转速度          D.正午太阳高度和气候 

试题详情

3.若甲地白昼最长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00,则下列描述与甲地相符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该地所在国人种以黑种人为主 

    C.受西风漂流影响                 D.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下表为某地有关气象要素的多年统计情况。据此回答4-5题。 

 气象要素(单位)
1月
4月
7月
10月
月平均气温(℃)
10.8
14.2
20.7
18.6
降雨日数(日)
11.2
9.3
0.8
8.0
日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5.5
8.4
11.1
7.7

试题详情

2.如果只考虑日照条件,则甲乙丙丁四地楼间距最近的是                 (   )

   A.  甲          B.乙           C.丙   D.丁 

试题详情

1.若活动时间是当地20:30-21:30,下列四城市中最早和最晚熄灯的分别是   (   )

   A.甲和丁        B.乙和甲        C.乙和丙        D.丙和丁 

试题详情

41.(20分)

材料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下半年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还采取10项扩大内需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同时要求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办事,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

(1)我国是如何加强宏观调控应对金融危机的?(10分)

材料二:2008年10月到12月召开的多次国际高峰会议有着共同的议题,即如何应对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从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到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再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第五次中关战略经济对话到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国际社会达成了强烈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必须增强信心,加强协调,携手合作,共度时艰。

(2)简要说明各国必须加强协调,携手合作,共度时艰的政治学依据。(10分)

试题详情

40.(26分)

为应对经济危机困扰,二战后西方各国大力推行“高投入、高福利”的财经政策。

材料一 “高投入”的财经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政府通过建立国有企业等措施,向投资数额大且高风险、私人资本家不愿涉足的航天、原子能等新兴工业注入大量财政性资金。二是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大量采购用于公务的商品和劳务。三是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政府日益增大对尖端科技产品研发的财政拨款。“高福利”财经政策主要表现是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失业工伤保险、退休养老金的财政投入,建立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国家。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各国随着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多,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亏损额不断增多,政府的财政赤字也随着不断增多。为弥补巨额财政赤字,政府一方面滥发纸币,刺激了物价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又加强对企业税收的监管,企业的税收负担加重,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

材料三  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二战后西方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油价暴涨使依赖进口石油的西方各国企业的经营成本猛增,这对原本因税费加重陷于困境的企业可谓雪上加霜,许多企业亏损破产,大批工人失业,西方经济再度陷于灾难之中。为缓和因经济危机燃烧的社会不满情绪,各国政府不得不增加失业补助等社会福利开支;而社会福利开支的加大又刺激着物价上涨和企业税负的加重;西方各国一反经济危机中物价下跌的常态,出现了持续整个70年代的“滞胀状态”。

(1)“高投入、高福利”的财经政策,反映了二战以后西方各国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新变化?(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73年与1929-1933年西方两次经济危机成因、表现的不同之处。(8分)

(3)结合三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高投入、高福利”的财经政策对二战后西方经济产生的双重影响。(14分)

试题详情

39.(20分)下表中,J/R表示:国际

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J/C表示: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

额之比(%)。读表,并对照右图回答:

国家
a
b
c
d
e
J/R
4.2
2.0
4.9
1.4
1.9
J/C
29.8
12.6
40.0
7.4
10.9

(1)J/C值最高的国家是     (2分)(填国名),试分析该国国际旅游收入高的原因。(6分) 

(2)7月份,一艘游轮由d国出发到c国,途径a国附近的著名海峡是        (2分)通过该海峡时,风浪较      (大、小)(2分),试分析其原因。(2分)

(3)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国家是     (填国名)(2分),试从地理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试题详情

38.(32分)

材料一:2004-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城镇
居民
可支配收入(元)
9722
10493
11759
13786
15781
增长速度(%)
7.7
9.6
10.4
12.2
8.4
农村
居民
可支配收入(元)
2936
3255
3587
4140
4761
增长速度(%)
6.8
6.2
7.4
9.5
8.0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材料二: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指出,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意见》指出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2)   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说明怎样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6分)

(3)   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9分)

材料三: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了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五个一号文件,重点是解决农村体制上的阻碍问题、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进而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创造物质和思想动力。新世纪关于“三农”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其核心思想则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通过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使农民休养生息,重点强调了农民增收,给农民平等权利,给农村优先地位,给农业更多反哺。

(4)   中央出台的十一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了什么唯物辩证法思想?(12分)

试题详情

37.(26分)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都积极倡导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实学思想。

材料一  顾炎武等人实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反理学色彩。顾炎武对明朝奉理学为正统、广大士人深受理学毒害的局面深感痛心。他痛斥理学“不习六艺(指孔子提倡的六种才学)之文,不考百王之典(指古代典章制度),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最终导致明朝“股肱惰而万世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等人实学思想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批判理学任意曲解先秦儒家经典,主张从小学(古文字的音义)入手,通过考据训诂,以求六经(指先秦六部儒家经典)之真义。二是反对理学空谈心性,远离现实,主张考据六经应为现实服务,读书人应当关心国事,具有使国家革新图强的真才实学,树立“救世济民”的远大抱负。这就是实学思想的核心理念--“经世致用”。

材料二  顾炎武等人提出了一系列“经世致用”的治国方略。如顾炎武指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要求开辟新的途径,使“经世致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黄宗羲主张加强学校的权威,使“天子亦不敢自为非是”;还主张制定“天下之法”,“先有治法后有治人”。王夫之提出富商大贾应当成为“国之司命”。

材料三  乾隆到道光年间,思想领域先后出现了两种颇具影响的新流派。一是所谓乾嘉学派,发挥训诂考据的治学方法,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辨伪释义,在整理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是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流派,发扬“经世致用”的学风,面向世界寻求救国救民的新途径,开创了思想领域的新局面。

(1)依据材料一,指出顾炎武等人为什么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8分)

(2)联系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等人的治国方略。(8分)

(3)结合三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经世致用”实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包括进步性、局限性及对后世的影响):(10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