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1.(20分)10年来,国家对西部扶持最大,农牧民实惠最多。
--10年来,国家累计安排西部地区水利投资1270亿元,年均投资增速达21%,西部农村新增、恢复灌溉面积89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00多万亩,新增节水能力60多亿立方米。
--10年来,国家为解决西部地区农村饮水问题投资280亿元,解决了西部地区9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10年来,国家累计安排西部12省区市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183亿元;累计安排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央投资2172.2亿元,占同期投资的57.1%。2008年西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940多亿元。
--10年来,农业部在西部地区安排资金694亿元,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养业良种等重大农业基础建设项目和良种补贴等财政补贴补助项目。
--10年来,孩子们上学享受两免一补,看病有新农合,有线电视进村了,西部各地积极组织送技术、送戏、送医下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
西部大开发l0年来,是农牧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2008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81元,比2000年增长113.3%。
(1)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促进西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10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党和国家要让西部地区农牧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理由。(10分)
40.(26分)我国古代长期在西域(今新疆)推行屯田垦荒的戍边方针。策,主要目的是保障军队的粮食供应,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屯田发端于西汉,最初在内地实行,汉武帝贯彻“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将屯田推广至河西走廊和西域,确立了屯田戊边的方针。武帝以后的皇帝继续在西域屯田。总体上看,汉代在西域的屯田范围和规模都不大,且主要限于军队屯田。随着屯田,内地的凿井等先进业生产技术传入西域各族。汉代屯田戍边的方针为后世封建王朝所沿用,某种意义上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团也是古代屯田戍边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二: 唐朝对西域的统治进一步加强,屯田戍边也相应发展。唐朝的军队屯田遍布丝绸之路沿线并深入到天山南北各地。除军队屯田外,还出现了农民屯田,商人屯田,罪犯屯田等多种形式,屯田开荒的农田面积创历史新高,许多荒漠变成了绿洲。一些军队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由于大量内地屯田居民进入西域。西域的文化教育得到发展。一些屯田居民子弟参加内地科举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军屯、民屯相结合,形成了军民联防的局面,沉重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1)指出西汉在西域实行屯田戍边的历史背景。(6分)
(2)列举唐朝加强对西域统治的两项重大举措。(2分)归纳概括唐朝西域屯田较之 汉朝的新发展。(6分)
(3)分析古代西域屯田戍边产生的重大影响。(12分)
38.(32分)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一: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铁路发展,特别是高铁发展。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现,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战略决策。我国仅用了5年,中国高速铁路突破了2700公里,平均运营时速逾300公里,不仅总里程与运营时速双双跃居世界第一,技术体系还赢得了美国、俄罗斯等传统铁路强国的垂青。
(1)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一直十分重视高速铁路的发展。(10分)
材料二: 在我国铁路自身发展的纵坐标上,列车平均时速仅55公里,铁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排名左世界60位之斌客车装备制造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铁路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中国北车集团唐车公司,正是立足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生产.投资7.5亿元的工业化改造,不仅使企业摆脱了效益不佳、人才流失的困境,还获得了来自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铝合金车体订单,成为了首家闯入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市场的中国企业。在高铁项目的拉动作用下,轨道装备制造企业、土木建筑企业,与国内相关配套企业齐头并进,一条遍布22个省市,涉及机械、冶金、建筑、电力、电子、信息等众多领域,上千家企业的高速铁路产业链被迅速培育成熟并正在整体升级。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发展高速铁路的经济意义。(10分)
材料三: 为了共同的高铁梦,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搭建起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平台,祖国一声召唤,50多名院士来了,15万名研究人员来了,600多家企业来了,这一支响当当的国家队,还使得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缩短了十几倍。从“赶超”到“领跑”,中国铁路在短短5年时间里,实现了从高铁技术输入到输出国的完美转身,演绎了自主创新的“中国速度”。
(3)简要说明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12分)
37. (26分)近代以来,英国的议会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材料一: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但直到18
世纪末仍沿用中世纪议会的一些传统: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议员有国王任命,下院议员由选举严生,法律经上、下两院通过后才能生效;不考虑人口多少.每郡(相当于中国的省)只能选举两名下院议员;有选举权的公民只限于收入千元英镑以上的男性富人(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英国当时近千万成年公民中,有选举权的仅有30余万人。一些历史学家祢这一时期的英国议会制度是“贵族民主制”。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陈旧的英国议会的传统一方面引起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又引起日益觉醒的工人阶级的激烈反抗斗争,社会上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议会改革运动,尤其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掀起的宪章运动,明确提出了争取人人权利平等、实现普选权的奋斗目标,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材料三: 以下是迫于社会压力,英国议会陆续通过的议会改革法案:
时间 |
主要内容 |
影 响 |
1832年 |
撤销或减少“衰败地区”(即工业落后、人口大量减少地区)的议员席位,将空缺席位分配给人口大量增加的新兴工业城市;年收入10英镑以上的男性公民均享有选举权。 |
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增加到60万 |
1867年 |
取消46个“衰败地区”议员席位,将空缺席位转让给人口大量增加的新兴工业城市;能够缴纳济贫税并在某一地区居住一年以上的男性公民均享有选举权。重新划分选区,每5.4万人口划分为一个选区,每个选区只产生一名议员席位。 |
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增加到250万 |
1884年 |
重新划分选区,每5.4万人口划分为一个选区,每个选区只产生一名议员席位。 |
新的选举制度被称为单一议员选举制,至今英国仍在沿用. |
1911年 |
下院通过的财政法案在一个月后自动成为法律(不管上院反对与否):其它法律如果下院通过三次即成为正式法律(不管上院反对与否)。 |
议会内部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1918年 |
男性公民只要在某一地区居住一年以上,均享有选举权。 |
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增加到500万 |
1924年 |
女性公民取得与男性公民同等的政治权利。 |
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增加到1000余万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正确评价英国近代历史上的“贵族民主制”。(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19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制度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变化的总体趋势。(10分)并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36.(36分)读甲、乙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6),回答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它们在地形上有哪些相似之处?(9分)
(2)甲、乙两图所示国家,水能资源更丰寓的是--一一(填国名,3分),该国图示主要地形区的水能资源,北部比南部更丰富,但开发利用少,试分析其原因。(6分)
(3)甲、乙两图所示地区气候特征相似,但形成原因不同,试说出它们的差异。(6分)
(4)比较分析A、B两河流,说出水文特征的相同点和水系特征的不同点。(4分)
(5)甲、乙两图所示国家,近几十年来,汽车工业发展速度快,试分析两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35.人大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的时候,要把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向社会公开、让老百姓知道。这主要是因为
A.公民享有知情权 B.公民享有参与权
C.公民享有监督权 D.公民享有决策权
第Ⅱ卷(非选择,共160分)
34.广州市的新《办法》,把一些实践中界限不太清晰的问题明确下来,有利于
①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
③扩大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④建设接受人民监督的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3.2010年1月3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台湾出售近64亿美元武器装备,中方坚决反对,提出严重交涉并多措施反制美对台军售。这是因为
①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关乎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②美方行径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国家安全和统一大业 ③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④台湾是我国的领土,只能和大陆进行贸易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2010年1月1日,重新修订后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正式实施。新《办法》明确提出,在广州市范围内,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不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在中共广州市委领导下,由广州市人大讨论决定,政府擅自越权做出的决定,人大常委会可依法撤销。回答34-35题。
32.南昌的做法体现了政府
①实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③既是国家权力机关又是行政机关 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