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28158  128166  128172  128176  128182  128184  128188  128194  128196  128202  128208  128212  128214  128218  128224  128226  128232  128236  128238  128242  128244  128248  128250  128252  128253  128254  128256  128257  128258  128260  128262  128266  128268  128272  128274  128278  128284  128286  128292  128296  128298  128302  128308  128314  128316  128322  128326  128328  128334  128338  128344  128352  447348 

21.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试题详情

20.与西方新航路的开辟相比,郑和下西洋更值得当今世界借鉴之处是:

   A.宣扬国威,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   B.加强世界的联系,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C.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D.和平交往,平等贸易

试题详情

19.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属于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试题详情

18.从一项统计数字来看,(德国)全国食糖消费量从1876年的平均每人6公斤增加到1913的21.4 公斤,棉花消费量从1871年的平均每人不到3公斤增加到1913年的7.6公斤,储蓄存款从1870年的约15亿马克增加到1914年的约200亿马克.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的统一       B.普法战争吸收大量赔款

   C.德国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D.德国发动战争掠夺大量资源

试题详情

17.“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在“18 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欧洲国家实力上升   B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先后开展

   C.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D.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试题详情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下图)。下列关于1992年建交高峰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

   B.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与世界经济接轨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试题详情

15.新文化运动提出科学的口号,认为“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据此可知其核心精神是

   A.反对封建迷信  B.维护民主共和  C.思想启蒙   D.宣传社会主义

试题详情

14.“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

试题详情

13.下列政策、制度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①郡国并行制   ②改土归流  ③募兵制  ④僧官制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12.谦虚在中国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因此,在古代人们自称时,往往都用谦称,即使君王和达官贵人也是如此。下列称呼属于谦称的是

  A.麾下   B.殿下 c.寡人   D.阁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