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0.(2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 年 12 月 14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
材料二:土库曼斯坦简图(右图)。
材料三:中亚、中国天然气输气管道及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二线走向示意图。(下图)
材料四:图中圆内部分为学者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1)据材料二简要描述土库曼斯坦位置特点及自然环境特征 。(6分)
(2)试说明我国进口中亚天然气的重要意义: 。(6分)
(3)与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线路特点是: 。 (6分)
(4)“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不同是 。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是: 。(8分)
37.(30分)材料一:2009年8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会议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又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携手努力,共同应对。会议要求,努力实现“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目标。
材料二:2009年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指出我们应该选择怎么样的发展方式。(4分)
(2)运用《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持有的立场和态度。(12分)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如果你有幸参加联合国青年大会环境峰会,你会向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人民发出怎样的倡议?(14分)
本部分共有6小题,共160分。
36.(22分) 今年3月,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高三某班同学积极响应,组织了一次“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甲同学说:“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我认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乙同学指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要发挥教育的力量。比如,去年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12分))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为什么要发挥教育的力量。(10分)
35.古语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话主要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发展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矛盾特殊性的观点 D.规律客观性的观点
34.“镜子,是光亮的,世界上最亮的镜子,莫过于群众的眼睛。”这告诉我们
A.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2010年3月28日,在山西王家岭煤矿特大透水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党和政府组织3000多人进行抢救,针对地下情况复杂,抢救总指挥部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抢救计划,经过17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抢救出地下的绝大部分施工人员。不抛弃,不放弃,为了生命的尊严,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救援”的速度。据此回答32-33题。
32.针对地下情况复杂,抢救总指挥部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抢救计划,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主观要符合客观 B.事物是运动的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要积极改造规律
33.在短时间内,党和政府组织3000多人进行抢救,不抛弃,不放弃,为了生命的尊严,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救援”的速度。这说明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做事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做到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④大力发展一切传统文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香港的陈香梅女士以其自身深厚的中华文化涵养,曾先后被八个美国总统对她委以重任,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享有“中美民间大使”之美誉。这启示我们要
A.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D.要做到文化传承与创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