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28660  128668  128674  128678  128684  128686  128690  128696  128698  128704  128710  128714  128716  128720  128726  128728  128734  128738  128740  128744  128746  128750  128752  128754  128755  128756  128758  128759  128760  128762  128764  128768  128770  128774  128776  128780  128786  128788  128794  128798  128800  128804  128810  128816  128818  128824  128828  128830  128836  128840  128846  128854  447348 

3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服装由单调走向时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际形势的影响          B.服装产业的发展  

C.纺织业的发展           D.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第Ⅱ卷(必做135分+选做25分,共160分)

[必做部分]

试题详情

34.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33.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中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主要原因是

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

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④担心列强借修路控制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32.下列图片直接反映的信息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C.近代企业在中国的出现       D.自然经济在中国的逐步瓦解

试题详情

31.早期维新思想认为:“欲张国势……莫要设议院”,“能通上下之情,则地有余地,民有余力,闾闾自饶,盖藏库无虞匮乏矣”,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学习西方议会制度   ②将近代西方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结合

③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   ④通过改革政治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30.有文献记述“17-18世纪,西欧银行业迎来大发展,大量银行在各大城市建立起来”。你认为这种现象

A.有可能,因为这时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

B.完全可能,因为这时远洋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C.完全可能,因为这时机械制造业在生产中已经确立统治地位

D.完全不可能,因为这时西欧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试题详情

29.“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族出身的平民领袖梭伦将雅典引向民主轨道

B.古希腊、罗马文明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运作方式及法律遗产

C.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

D.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对议案进行辩论

试题详情

28.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7.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